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带着问题意识的主动阅读
B
让阅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C
理解和有效输出书中的知识
D
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正确答案 :A
解析
待填句位于文段中间,需承上启下。文段首句引入话题,指出阅读的作用,即接触到其他人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并指出作者同意这个观点,接着由“但”引导转折提出观点,即应该保持冷静,意识到之前的“智慧结晶可能会无法解决正在或即将遭遇的问题”,并且具体举例说明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积累无法解决当前或将来的问题。由待填句后“这份理性的动能,驱动我们去找问题的答案”可知,待填句应该表示“如何去阅读”。对应选项,A项符合文意,当选。B项,文段未提及“阅读水平”,无中生有,排除;C项,偏离核心话题“阅读”,排除;D项,“兴趣和欲望”与后文衔接不当,且文中没有提及,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文段出处】《阅读的元问题》
相关试题
32、古代在一些交通不便、文化闭塞的地方,盐促进了当地的商品流通以及商业发展,并因此( )出一条条盐道。在西南地区,隐藏着众多古时的盐道,这些道路因盐而兴起,也因盐而( )。它们影响着巴蜀地区的社会与经济格局,间接催生了民族间文化与商业的( )。虽然没有茶叶的芬芳,没有丝绸的华丽,但其历史意义却丝毫不亚于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因此被很多学者称为“中国西南的陆上大运河”。
70、衣服:裙带:亲戚()。
30、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 )。除了探索自然奥秘、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基础研究也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开关。根深才能叶茂,基础认知不( ),原理机制不清楚,就很难做出原创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以我国的“人造太阳”为例,它之所以能( )创造出1.2亿摄氏度“燃烧”101秒、1.6亿摄氏度“燃烧”20秒的世界纪录,就源自科研人员对核物理规律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一份特别的“百年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这份决议中,提到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12.甲单位的党员人数是乙单位的2倍,党员占本单位职工的比重是乙单位的一半。如从乙单位调10名党员到甲单位,从甲单位调10名群众到乙单位,则两个单位党员分别占本单位职工的比重相同。问两个单位共有多少名党员?( )
42、数字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方式是通过从无数个数据主体那里获取数据,来得出适用于一定范围人口的行为模式。数据处理者从甲乙丙丁那里获取数据,并不是为了针对他们做些什么,而是为了找出他们的行为规律,从而针对与他们属于同一群体的一群人提供服务。在自动驾驶语境中,甲乙丙丁在多数情况下不是人而是车,数据处理者从特定车辆获得数据,训练算法,优化程序,从而使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行驶。这种横向关系是一种无法被吸收进现有法律关系的外部性,需要公权力介入来加以规制,以避免有损公共利益、个人权利等社会基础价值的事情发生。这段文字摘自某篇文章,文章标题应该是:
26、公共场所彰显以人为本的情怀,亦需以文明的形象来守护这良好氛围,“蹭凉”须有度,“蹭凉族”应()“公地”与“私域”的边界,遵循最起码的文明规范,这既是对提供纳凉场所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文明素养的一种(),切莫因“蹭凉”而丢了文明。
84、能够支持专家观点的有几项?
【例1】(2022·联考)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必须______,充分结合地方的污水处理需求和成本消化能力。如果明知道后期运营负担重却还是“先建了再说”,这就是赤裸裸的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环保作用,反倒会加大地方负担和资源浪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99、2021年1-5月,全国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办涉视市场主体的比上年间期地加了多少万户?
47、某工程冰墩墩生产线以20个/分钟的速度生产,每满60个装一箱。该生产线启动30分钟后,雪容融生产线以40个/分钟的速度生产,每满80个装一箱,问再过多少分钟二者装箱的数量相同?
31、《千里江山图》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绘者王希孟的传奇人生更成为此图最( )的注脚。王希孟是谁?他为何能得宋徽宗的亲自指导?这幅巨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又为何英年早逝?王希孟的人生( )着重重谜团,很多疑问至今都没有定论,甚至无从找寻线索,这些后世( )出的零星故事,为这件作品的传奇增添了新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