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这一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却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出现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则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A
其作品追求风格细腻柔婉
B
其作品重视词的音乐性
C
其文学个性极具争胜
D
其提倡对词的艺术加工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由文段“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A项,“作品追求风格细腻柔婉”是柳永的风格,表述错误,排除;B项,“重视词的音乐性”是李清照的风格,排除;
D项,“提倡对词的艺术加工”表述错误,文段说“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来源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网友回忆版)
相关试题
2020年1月份,从业人员PMI同比变化率约( )。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泡沫经济的是( )。
19.书院制度的形成是在北宋。当宋初官学不兴之时,书院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不再像唐五代时期那样,书院主要是个人读书之所,只是兼有一些聚徒讲学的教育活动,北宋时期的书院基本上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兴办起来的正规学校。这里既有专门主持教学、行政管理的山长职事,还有规制化的讲堂、斋舍、祠庙、书楼,以及一定规模的藏书等等。这样一种正规、完备的教育组织,虽主要是依靠民间力量创办起来的,但同时也得到朝廷、官府的表彰、支持,故而很快就风行全国。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43. “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壮大,既是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过程,也是有效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的过程。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拓展了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的社会服务消费空间,在此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以在线教育为例,《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有机构预测,相关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技术的日趋成熟,打开了产业空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出发后2.4小时相遇,其中较快一辆车的速度比较慢一辆车的速度快1/12,那么较慢的一辆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所有的昆虫都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与上述推理的形式结构类似的是( )。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地文化、追寻文化名人或参加当地举办的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很多地方政府也正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由此可以推出( )。
根据文意,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理解准确的是(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正确选项为( )。
作者推断的“酒品如人品”不包括( )。
一般来说,经济学主要研究两大问题,一是研究怎样运用有限的资本对确定的目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选择经济体制和决策程序时尽可能地协调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行为。如果说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追求其自身的利益,是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的话,那么,协调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行为,对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说就有点无能为力了,甚至往往出现市场失灵,出现真空的情况。因此,协调经济主体追求个人利益之个人行为的职责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肩上了。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 )。
高原:平原 正确选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