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服从与惩罚
B
社会契约
C
维护权威或秩序
D
普遍伦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力发展,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中,处于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个体认识到规则是人为的、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当社会习俗或法律不符合公众权益时,就应该修改。故本题答案为B。 A选项,处于服从与惩罚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只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为了避免惩罚而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尚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准则概念。因此,与题意不符。 C选项,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更加广泛地注意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履行个人职责,尊重权威,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因此,与题意不符。 D选项,处于普遍伦理定向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规则、法律的局限性。 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因此,与题意不符。
相关试题
三、多选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动作技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之一,其发展的最重要特点是( )。
当一个攻击伙伴的孩子打人后,他父亲打他屁股,这个孩子的打人行为会减少。这属于负性惩罚。( )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对学生评价较注重认知、动作技能、情感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下列内容属于情感领域的是( )。
教师运用说服法教育学生过程中应注意( )。
儿童形成初步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思维推理和群集运算。这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 )。
稳定的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
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在人类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关系中,由于前者要经过婴儿期、青春期、更年期等多个连续阶段,所以伴随其发展的教育应当是(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必须具有( )。
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标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联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