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B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C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D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优先适用公序良俗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事考帮答案】D。考查法律-民法。A项:《民法典》第四十条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故A对。B项: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故B对。C项: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故C对。D项: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处理纠纷时,应当先依照法律。故D错。综上,故本题选D。
【事考帮提示】本题为选非题。
相关试题
74. 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211计划”,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极大的推动。( )
53.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69.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不可以使用发文机关规范化简称。( )
31.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中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是( )。
52. 根据我国《宪法》,我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上述法条的含义包括( )。
四、案例分析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下。共1题,共15分。)78. 长远来看,忽视“数字遗产”的继承,容易导致逝者的数字账号成为管理上的空白领域。请你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如何让“数字遗产”真正实现可安放。要求:分析合理,切实可行,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500字。
15. 下列公文结尾语中,最适用于批准函的是( )。
47. 2021年3月30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结束访问中东六国后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我们一致认为,应坚持( )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倡导( ),“说服”而不是“压服”。
21.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处理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 )。
1.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
68. 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级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多级行文的方式。( )
44.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是( ),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以四书命题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