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相对功利取向
B
惩罚服从取向
C
社会契约取向
D
寻求认可取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题干中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他的道德判断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处于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德定向阶段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试题
18.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它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 )
学生能够相信并接纳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了认同阶段。( )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22.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不爱吃青椒,把自己偷偷吐在地上的青椒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椅子边。该小朋友的行为是 ( ) 。
30.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
教师借助“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休”字的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有( )。
24.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13.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
16.运用程序性知识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有( )。
动作技能教学一般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 )
2.下列对小强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有( )。
“见者易,学者难”说明动作技能学习中( )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