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犯罪主体
B
犯罪主观方面
C
犯罪客体
D
犯罪客观方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致死)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于犯罪后果的主观故意即罪过不同,前者对死亡是希望或者放任,后者对伤害他人是故意、对死亡是过失的态度。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关于犯罪构成认识正确的是( )。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14以上不满18周岁。
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
下列人员触犯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是( )。
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 )。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工人孙某主动携带6岁小孩进入森林探险。走入山林约5公里时,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必须规定明确,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张某已满76周岁,某日与邻居林某因琐事发生争执,事后怨气难消,便持刀捅死了林某,对于张某的刑事责任及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2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处罚原则是( )。
甲贸易公司向乙商场供应一批日化用品,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将由丙进出口公司向乙商场供货。后来,丙公司供货质量不符合要求,对此乙商场有权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