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弥合
B
聚合
C
整合
D
耦合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实词辨析题。待填词搭配“矛盾关系”,且由“达致供需的基本融合”可知,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要缓和、减少供需之间的矛盾,让二者达到基本融合,待填词应表示缓和、减少之意。对应选项,A 项“弥合”指使愈合,符合文意,当选。B 项“聚合”指聚集到一起,C 项“整合”指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置于文段均不能体现减少矛盾之意,排除;D 项“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与“矛盾关系”搭配不当,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 项。
【文段出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
相关试题
甲与乙因停车问题发生纠纷,大打出手,甲将乙打昏在地。甲欲逃离现场时,发现乙车副驾驶座位上放着皮包,包内有现金5万元,甲将其拿走据为己有。甲拿走皮包的行为构成( )。
26.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如果对矛盾_____,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恶性转化,那就会_____,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20世纪90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和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信从2G到3G、4G和5G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20%的陆地面积和6%的地球表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行业及军事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5G/6G走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24. 从政策效应看,中国区域政策培育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拓展了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_______ 了区域发展的内涵,但相对于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而言,我国以往的区域发展政策存在按大区域简单划分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更为精密化的政策工具来 _______ 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政策意图。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孙某生活在明朝中叶,在他的一生中,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60.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很快恢复了 30 年代作为中国书刊出版中心的地位。以文学期刊为例,上海创刊的是北京的 3 倍,是抗战时期出版中心之一的重庆的 5 倍,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文学期刊,也多以上海为出版、发行基地。这一地位,在 1949 年后被北京取代。这其中发生的媒介生态的变化成为中国大陆文学转型的重要因素。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
航天飞机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底层架构
56.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我们这样一个大党,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怎么可能组织得起来呢?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2. 基因检测存在种种问题,但 _______ 不是长久之计。解决这些阻碍基因检测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有赖国家出台具体的监管规范细则,也有赖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向大众做好科普工作。生命科学的积累已经为基因检测奠定了基石,在这场呼啸而来的生命科技产业革命中,我们不应 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43.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受数据赋权观念的影响,现行刑法采用了控制模式,重在禁止“获取”“泄漏”“窃取”数据的行为,并借此对滥用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控制模式忽视了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全面、有效保护数据法益,导致既无法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亦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旨在规制滥用行为的利用模式,是刑法数据治理模式调整的现实方向。利用模式可基于以下路径实现:刑法总则中设置专门条款,指导分则数据法益的解释;适当限制控制模式立法,发挥数据的独立价值;增加滥用算法罪、非法提供算法服务罪,弥补现行刑法规范供给不足的缺憾;积极探索涉数据犯罪的违法阻却事由,避免因刑法介入过度而抑制数据共享目标的实现。这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这篇论文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10.2023 年 3 月 13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 的决定》。关于修改后的立法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6.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萌芽阶段,正在迅速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比如,人们最初会为计算器的计算速度惊诧,将其视作智能,但现在它不过是小学生都能使用的辅助工具。正如《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报告中所说,人工智能正在形成一种“人工智能效应”,它“总会将一种新技术带入人们的生活,而一旦人们习惯了这种技术,它便不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或许,人工智能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存在。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