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36~40题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是配乐的歌问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这一起源于民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却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出现草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两个相反相成的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现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则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自词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A
苏对词风的改革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主要是因为视词的音乐性
B
当时坛的多数人认同“词主要是音乐文学”的形势,因此李清照的《词论》易于被人接受
C
苏轼既打破传统词风,又要争取在新词风上超越前人
D
李清照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一方面批判俗词,一方面批判不讲究音乐性的词
正确答案 :B
解析
B 【解析】细节理解题。B项“当时文坛的多数人认同‘词主要是音乐文学’的形势,因此李清照的《词论》易被接受”在文段无法推出。属于无中生有,当选。
A、C、D三项均符合文段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词的由来及传承》
相关试题
39.下列关于苏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81.如果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将更加关注其专利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专利技术宣传推广得越充分,其转化为专利产品、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如果国家增加专利技术宣传推广的补贴,那么将有力增强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述?
76.在中国航天的命名系统中,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下列名称与对应航天系统不相符的是( )。
某商品的单位利润和进货量的大小相关,进货总额低于5万元时利润率为5%,低于或等于10万元时,高于5万元的部分利润率在10%,高于10万元的部分利润率在15%。问当进货量在20万元时,一共有多少万元的利润?
65.某组织评选国际名城,关于甲、乙、丙、丁4个城市能否入选,人们预测:①甲、乙两城市至少有1个城市入选;②若甲城市入选,则丙城市入选;③若丁城市不入选,则丙城市亦不入选;④乙、丁两城市至少有1个城市不入选。结果,上述预测均得到证实。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36.文章以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举例叙述“相反相成”,其含义不包括( )。
25.下列选项中,有歧义的是( )。
16.智能汽车的_____,既给公众的出行带来了颠覆传统认如的便捷,也给如何确保其安全行驶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挑战。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智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究竟该怎样认定车辆所有人和汽车制造商的法律责任?如果不_____其中的法律关系,那么智能汽车的推广必然会面临法治素养先天不足的困境。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93.2020年1~7月,S省五大贸易伙伴在本省实现进口额占其进出口总额比重超过50%的有几个( )。
78.幸存者偏差谬误是统计学中的一种谬误,它是指我们忽略了那些已经不可能向我们显示的数据,而仅仅根据能够向我们展现出的数据,从而得出某种错误结论的谬误。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幸存者偏差谬误的是( )。
71.化工新材料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低碳经济领域新兴产业之一,关于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0.若只有3盏灯亮,则下列哪项中的两盏灯一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