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2021年中国雨季特征为华南前汛期于4月26 日开始,7月2日结束,雨季长度为67天,总雨量494.6毫米。与正常年份相比,开始偏晚20天,结束偏早4天,雨季长度偏短24天,雨量偏少31%。
西南雨季于6月4日开始,10月4日结束,雨季长度为122天,总雨量634.5毫米。与正常年份相比,开始偏晚 9 天,结束偏早10天,雨季长度偏短 19天,雨量偏少 15%。
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9月9日结束,雨季长度为59天,总雨量276.4毫米。与正常年份相比,开始偏早6 天,结束偏晚 22天,雨季长度偏长 28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长;雨量偏多 103%,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
东北雨季于6日5日开始,8月29日作束,雨季长度为85天,总雨量 364.3毫米。与正常年份相比,开始偏早17天,结束偏晚4天,雨季长度偏长21天,雨量偏多23%。
华西秋雨于8月23日开始,雨季长度为77天,总雨量379.9毫米。与正常年份相比,开始偏早8天,结束偏晚7天,雨季长度偏长15天,雨量偏多87%,为1961年以来最多。
梅雨于6月9日开始,7月11日出梅,梅雨期32天,梅雨量267.2毫米;与正常年份相比,入梅时间偏晚1天,出梅时间偏早7天,梅雨期偏短8天,梅雨量偏少22%,与2020年梅雨量780.9毫米相比差距明显。江南入梅时间偏晚1天,出梅偏晚3天,雨量偏少15%;长江中下游入梅偏早4天,出梅偏早2天,雨量偏少8%;江淮区入梅时间偏早8天,出梅时间偏早4天,雨量偏少14%。
A
华南
B
西南
C
东北
D
华西
正确答案 :B
相关试题
成语“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
16.某医院刘佳、郑毅、郭斌、丁晓、吴芳、施文6位医生拟报名参加“一心向党,健康为民”进社区义诊活动,已知下列情况为真:(1)要么刘佳参加,要么郑毅参加;(2)只有吴芳参加,刘佳才参加;(3)如果郭斌和吴芳都参加,那么施文也会参加;(4)或者丁晓不参加,或者郭斌参加;(5)施文、丁晓至少有1人参加。现施文确定无法参加,那么6位医生中最后参加义诊活动的是( )。
26.某学习平台收到的征文,将通过两轮评审决定能否采用。先由两位编辑进行初审,若两位编辑评审都通过,则予以采用;若两位编辑都未予通过,则不予采用;若仅有一位编辑初审通过,则再由主编进行复审,若复审通过,则予以采用,否则不予采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编辑评审的概率均为0.4,复审的稿件能通过的概率为0.2,各编辑独立评审,则每篇征文被采用的概率为:
94.某村拟建造一个容积为144立方米,深度为4米的长方体无盖蓄水池。经测算,蓄水池底部造价为260元/平方米,侧面造价为180元/平方米。那么该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
40. 南极洲是陆地,北极是海洋——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南极在冬季时地球处于离太阳最远的地方,而北极在冬季时地球处于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南极洲中心为极地高气压区,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阻挡来自低纬度的暖空气进入南极大陆。南极洲外围还有南极环流,该环流属于寒流,给南极大陆带来的是冷空气。此外,北极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与海平面相当,而南极洲是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正所谓“高处不胜寒”。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编译工作是寂寞的。一盏灯、一杯茶、一支笔、一沓纸、一摞书、一个悠长的夜晚,这是编译人员在岗位上______的写照。他们不在意外界的喧哗,只坚守内心的宁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的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______,能够______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4、2021年海水冷却用水量低于海水冷却工程年总循环量的沿海省(区、市)共有几个?
107、华西秋雨正常年份结束的时间是:
24、从众效应扼杀了个人的独立意见和判断力,________了人们的思维,使人变得墨守成规,没有主见。如果你想出类拔萃、事业有成,那就要________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遇事冷静,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怡当的一组是:
79. 生态恢复岸线是指通过人工直接或间接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或在常年潮汐、冲淤等自然力作用下,将原来的人工岸线最大限度地恢复海岸自然形态、地貌单元,恢复和改善海岸生态功能的岸线。生态恢复岸线具有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动态特征,是海陆分界的地理要素,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恢复岸线的是( )。
31.“抵触”和“不一致”是“法律冲突”的两种情形。从语义上说,“抵触”或“不一致”,都是指两个规范在内容上的“非同一性”;而且它们有程度上的差别,可以说“抵触”是极端的“不一致”,“不一致”是轻微的“抵触”。但是,《立法法》将“纵向”法与法之间的法律冲突称为“抵触”,把“横向”法与法之间的冲突称为“不一致”。这样,在《立法法》的意义上,“抵触”与“不一致”不是一种法律冲突程度上的区别,而是一种法律冲突情景上和性质上的区别: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称“抵触”,同位法之间的冲突称为“不一致”。下列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