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标记 映照 包罗万象
B
标识 投映 五彩缤纷
C
标签 折射 丰富多彩
D
标注 投射 形形色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金标尺答案】C
【解析】综合辨析题。第一空,意为流行语给语言这面镜子打上了记号,A项“标记”、B项“标识”、C项“标签”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标注”意为贴记号于(作为评价或强调),动词词性,置于此处语法错误,排除。第二空,意为镜子可以体现出与时代俱进的内容,B项“投映”C项“折射”均有体现、反映之意,且符合“镜子”的特点,保留;A项“映照”指呼应、照射,无“体现”之意,排除。第三空,文段通过“强国有我”等一系列流行语为例,强调言语的范围广、内容多,B项“五彩缤纷”指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与文意无关,排除;C项“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符合文意,保留。
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在20世纪90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和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信从2G到3G、4G和5G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20%的陆地面积和6%的地球表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行业及军事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5G/6G走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30.“手撕钢”是一种超薄不锈精密带钢,不仅有精美的表面、平整的板型,而且有良好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生产“手撕钢”,是把一卷原始钢带放进轧机里,轧辊像擀面杖一样把钢带从厚擀薄。其生产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光亮退火,这是“手撕钢”变软的关键。研发团队历经 711 次试验,攻克452个工艺难题,终于研制出宽 600 毫米、厚 0.015 毫米的国产不锈精密带钢,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国产“手撕钢”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从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到当下流行的折叠屏手机,都有它的身影。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
50. 原始体育的萌芽与日复一日地生产劳动分不开,跳绳运动也不例外。古时,跳绳所用的绳被称为“绳索”,它是由古人编结而成的,人们在编绳索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跨越的动作,这些下意识的行为吸引了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就用短的绳子在旁边反复模仿,并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跨越绳子的方法,当成一种游戏来玩,于是跳绳活动就产生了。对于跳绳的明确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当时已有了跳绳活动。南宋《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6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4.彩礼在古代称为聘礼或聘财,古代法律对聘礼的认定标准相当________,对聘礼的形式及数量并无严格的限定。如唐律中“聘财不拘重轻,但同媒约言明纳送礼仪者方是。”立法者的意图非常明确,聘礼不拘钱物多少,只要双方具有以此作为聘礼的共同认识,即为法律所__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77.针灸:疏通经脉
118.表1所列的主要畜禽产品中,相较于2012年,2021年零售价格增长幅度超过50%的是:
58. “反对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作为消费活动的主体,消费者在面对各种促销信息不断撞击大脑的时候,应当始终把那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记在心头。同时明确自己的消费目标,坚持按需购买,摒弃那种“不凑齐满减就吃亏”“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消费思维,才能避免买了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正如《断舍离》一书中所说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__________________ 才够强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43. 我们往往喜欢弄清楚某件事“到底是黑还是白”,这种思维方式称为“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但是,“非 A 即 B”的思维方式从逻辑学来看是错误的。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极端的选择,所以容易做出错误判断,甚至上当受骗。例如,“不买这个壶会招来不幸哦”,卖壶的骗子巧妙利用语言,让人陷入“买这个壶会招来好运,不买这个壶会招来不幸”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中。实际上,还有“不买壶会招来好运”“买了壶会招来不幸”的情况。因此,当你被迫做出“A 或 B”的选择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所有的 4个选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23.生物修复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被污染的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物修复的是( )。
120.不能从上述资料推出的是:
10.为了避讳,古代君王的名字在说话或行文中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而以改字、缺字等办法处理。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避讳原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