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写作题 参考材料 3-5 ,以“ 守护城市记忆,保持城市个性” 为主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60 分)
要求:
(1)紧扣主题,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字数 1000-1200 字。

解析

留住“根脉”中的一抹“亮色”
——守护城市记忆,保持城市个性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令人神往的南京风韵;万里舞山峦,千秋醉王侯,世人传说的北京厚重;岱宗夫如何,造化钟神秀,厚植传统的齐鲁文脉;浮云能蔽日,长安使人愁,悲怆雄浑的三秦大地。可以说,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然而,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钢筋水泥铸成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背后,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千城一面”的单调的城市风格和压抑、冷漠的城市情感;更折射出人们对城市发展的“ 不知不觉”“ 无知无畏”“ 后知后觉” 。因此,如何守护城市记忆,保持城市个性,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
尊重城市历史文化,挖掘城市传统特色,方能守住“魂魄”,留住“宝藏”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一时间,古镇古街比比皆是。然而,有很多特色小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脱离本地文化传统,不仅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尴尬,也把蕴含在文化中的城市“之魂”弄丢了,成为了制约城市特色发展的明显“短板”。其实,世代沿袭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独特,也是最珍贵的“宝藏”,传承并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必将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色。比如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成都的火锅文化,福州的客家文化等,都已成为各自的“金名片”。只有真正了解、尊重历史文化,于传统中发现亮点、挖掘特色,才能让城市有个性,让群众有记忆。
敬畏城市建设规律,延续城市文化内涵,方能保住“文脉”,明确“方向”。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留存下来许多珍贵的古城遗址。在一道道历经沧桑的城墙砖瓦中,印刻着古老城市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许多珍贵的古建筑饱受摧残,古老城墙变成了柏油马路,亭台楼阁变成了摩天大楼。其实,“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每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一味追求翻新,肆意破坏传统,不仅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更会让城市丧失个性。应该明确以保护“文脉”延续、发扬“文脉”特色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向,让城市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特色个性得以绽放。
呵护城市文化价值,科学统筹城市规划,方能护住“根系”,承载“希望”。一直以来,由于地方政府对城市文化保护价值的“后知后觉”,出现了众多旧城先被拆掉、若干年后复建的反转。例如曾是亚洲最大火车站济南老火车站便经历了拆后复建的曲折命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全面统筹的科学规范,反复之举不仅加大了经济成本,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破坏了城市的文化价值,让城市的发展变成了“无根之水”,丢了“传统”,失了“希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无论是苏杭的精致,敦煌的炫美,又或是巴蜀的惊艳,云贵的神秘,文化从来都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内核。唯有根植城市记忆,绽放城市个性,方能让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脱颖而出,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