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比第二组的人数多
B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与第二组的平均年龄不同
C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初始智商高于第二组
D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与第二组试验参与者的父母的智商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事考帮答案】C。削弱型论证。论点:通过服用药物可以提高智商。A项,人数多少与智商高低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B项,两组平均年龄不同,未涉及与智商的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C项,第一组试验参与者初始智商高于第二组,难以解释最后两组差异源于初始差异还是试验原因,属于另有他因,可以削弱,当选;D项,选项未涉及父母智商与孩子智商之间的必然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28.四川大地震在相当程度上修改或者说_____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观感,那些在帐篷里坚韧不拔、有尊严地生活着的老百姓,_____地前往灾区的志愿者,有力地说明了即便经历市场经济大潮的_____,中华民族依然保有一些最根本的品质。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21.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够局限的,一定可以超越他所在的那个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生存环境,超越时空,焕发出_____的永恒的价值。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58.200 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雷斯瓦乐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的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所做的事情是事与愿违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不虞效应的是( )。
69.水阀对于( )相当于榨汁机对于( )
74.①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是从实际考察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而得到的理论②这就是先有物竞天择的事实,才有达尔文的学说;先有阶级斗争的事实,才有马克思的理论③但唯心论者却是反过来,认为人类之所以进行斗争是因为有了这些学说④如此请问:生物界之中有生存竞争是否也因为误信了达尔文学说⑤谁都知道,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学说是从实际考察研究生物的发展史而得到的理论将以上五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64.配泥:成型:煅烧
二、数学运算。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达数字关系的文字,请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11.为帮助果农解决销路,某企业年底买了一批水果,平均发给每部门若干筐之后还多了12筐,如果再买进8筐则每个部门可分得10筐,则这批水果共有( )筐。
70.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担保物权,是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的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债的形式发生的公民、法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保障债尤其是合同之债的履行,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6.为发展乡村旅游,某地需建设一条游览线路。甲工程队施工,工期为60天,费用为144万元;若由乙工程队施工,工期为40天,费用为158万元。为在旅游旺季到来前完工,工期不能超过30天,为此需要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则完成此项工程的费用最少是多少?( )
85.国庆前三天,小王有 5 件事必须做,逛街、看电影、聚会、走亲访友、爬山。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一件事。只有一件事做两次,其他事情均不重复。这 3 天的安排还须满足以下条件:(1)做两次的事情不能安排在同一天,也不能安排在第 3 天;(2)看电影只有一次,且安排在第 2 天;(3)第 2 天或第 3 天中至少有一天去爬山;(4)走亲访友的日期必须安排在逛街日期的前面;(5)聚会至少有一次安排在第 3 天。由此可以推出( )。
73.药物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和结果。当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时,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性减弱,药学效价降低。为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和药效,就必须逐步增加用药剂量。耐药性是指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药物耐受性的是( )。
8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顾海彤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指出,咳嗽时最忌“见咳止咳”,随便服药。其实,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比如一个人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米粒吸入气管,或者其呼吸道内存在病理性分泌物,机体就会发生反射反应,表现为试图通过咳嗽将这些异物排出。也就是说,咳嗽不是病,引起咳嗽的原因才可能是病。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医生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