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①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②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还有说法认为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
③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岀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高祖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并把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忐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A
月饼作为庆祝起义胜利的食品
B
月饼作为传递起义信息的工具
C
月饼作为民众奋起反抗暴力统治的导火线
D
月饼作为统治者笼络人心的脐带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事考帮答案】B。细节理解题。根据“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可知,“月饼”用以传递起义信息,对应B项,当选。A项,“庆祝起义胜利”无法对应“密码”,排除;C项,“导火线”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爆发的事件,根据文段可知,“月饼”只是用来传递信息,并非由于“月饼”引发起义,故“导火线”表述错误,排除;D项,“笼络人心”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35.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在世界上的使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52.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 2007 年度科学研究十大攻破之一是:通过对人和老鼠的研究,科学家提出,记忆力和想象力均植根于人类大脑的海马区,该区是大脑重要的记忆中心。 由此推断( )
87.2009年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约为( )。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椭圆形环湖栈道行走。甲顺时针行走,其余三人逆时针行走。已知乙的行走速度为60米/分钟,丙的速度为48米/分钟。甲在出发6、7、8分钟时分别与乙、丙、丁三人相遇,求丁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57.国外科学家上个世纪60年代对鸟类的研究发现,自然环境差异会使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方言。当自然环境出现差异的时候,不同种群的动物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发音。另一方面,由于无法逾越的河流山川的阻隔,限于种群内部交流的方言得到了就会进一步加固。以下选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5.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混合物,生活中许多现象与胶体性质有关,下列与胶体性质不相关的是( )。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
90.某慈善组织号召企业向受暴雨袭击的某地区捐赠帐篷。某地区为表谢意向该组织询问是哪些企业进行了捐赠。经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1)四家企业都没有捐赠;(2)丁企业没有捐赠;(3)乙企业和丁企业至少有一家企业没有捐赠;(4)四家企业中确有企业捐赠。后来得知上述四种情况两种为真,两种为假。由此可以推出:
21.①所以,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 ②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拖欠相关方款项的新闻时有发生 ③一些地方政府、国企长期拖欠款项可能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④除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也时有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情况 ⑤提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持续推进清欠专项行动 ⑥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部门被认为是信用最高的,有政府背书的单位在信用评级中都享有较高的评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41.通俗文学的通俗性并不绝对地排斥文学性。在优秀的通俗文学中,通俗性和文学性是统一的。有的通俗文学作品只注重故事的编织、情节的安排,而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典型的塑造,人物形象僵化、刻板,思想显得苍白、乏味。就其作品数量而言,这种类型不在少数,但是这不能代表通俗文学的应有品性。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三、逻辑判断。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51.已知:(1)如果甲和乙是肇事者,丙就不是肇事者;(2)如果丁是肇事者,那么乙就是肇事者;(3)甲和丙都是肇事者由此推出( )
22.①原因就在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数量越多,其状态也就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放射性的衰变②当越来越多的质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带正电荷的质子之间的斥力就越来越大③人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却不能合成无限多的原子核④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等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这几乎是宇宙中最强的相互作用⑤中子之间也会有一些排斥,强相互作用越来越难以束缚,不足以维持原子核的稳定⑥在人类已经发现或是制造出的3000多种原子核中,只有288种是稳定的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