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B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正确答案 :B D
解析
【金标尺答案】BD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故BD项符合题意。
A项:“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引用的是《荀子》中的一句名言,讲的是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并未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论语·述而》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教导弟子时,不到他们想求明白而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强调启发,而非实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D。
相关试题
35.加涅将程序性知识分为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 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27.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其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 )
3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法。( )
28.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更优越。( )
19.关于教学难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问题,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以及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策略。”这就要求教师是( )。
34.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去推断学生表情所意味的内心状态,这是思维的间接性。( )
40.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
初三学生小吴每次—想到上学就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对老师也有抵触情绪,成绩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最有可能患有( )。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历史,官学的出现早于私学,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私学的开创者。( )
18.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
42.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