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无目的性
B
社会本位论
C
科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正确答案 :B
相关试题
82.“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37.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
50.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1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把学生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这是()的代表观点。
67.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 )类型。
92.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
89.一般来说,新手老师在班级秩序管理方面,大多偏向( )管理。
21.1902年,在张百熙主持下,中国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颁布。该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的关系。该学制指的是( )。
3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
7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