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售货员:购物者
B
炊事员:指导员
C
敬老院:老年人
D
教练员:运动员
正确答案 :D
解析
答案:D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辅导员教导大学生的学习,二者是主体和对象的对应关系,且主体与对象间体现的是“教导”。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A项:售货员向购物者推销产品,二者是主体和对象的对应关系,但主体与对象间体现的是“销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指导员与炊事员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敬老院是老年人的生活的场所,二者是场所对应,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教练员教导运动员的训练,二者是主体和对象的对应关系,且主体与对象间体现的是“教导”,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5、为了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顺利复工复产,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且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下列属于财政支持政策的是()。
64、2021年1月1日起,以下法律终将被废止的有( )。
32、实验室的盆中有某浓度盐水3000g,倒掉1000g后加了500g纯净水,又加了45%浓度的1500g盐水后,此时盐水浓度为25%。假设整个过程盐水均匀,没有其他损失,则原来盆中盐分有多少克( )。
(材料)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894元,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实际增速比上年快0.7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4%。2013-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9.8%,比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6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资料一仝大爷和爱人忙活一辈子,给儿子攒下一套婚房,以为退休后终于可以享清福了。可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家一待就是3年,总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 好说歹说,仝大爷托关系给儿子找了个工作,刚入职前几年,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儿子总喊钱不够花,仝大妈没事就悄悄给他口袋里塞上千把块钱。2年前,儿子终于成家了,也很快生了宝宝,仝大爷两口子却更担心了,“儿子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怎么照顾好孙子?” 果然,儿子带着老婆孩子干脆一起住进了父母家。儿媳妇说,自己白天要上班,晚上陪孩子睡不好,于是小孙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睡。老两口每天买菜给大人做饭,还要给小孙子单独做一份儿童餐;要陪小孙子玩,还要打扫卫生,当然也顺便把儿子那屋一起收拾了。 遇上能干的爷爷奶奶,小两口更心安理得地做起“甩手掌柜”。下班回家,一桌子饭菜已经熟了,俩人吃完饭连碗都不洗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赶上假期,两人还要“二人世界”去旅游几天。前阵子,仝大妈腰疼得厉害,想去医院看看,便问儿子和儿媳妇能不能请假看一天孙子。没想到,儿媳妇脸色立刻不好看了,说“请假一天要扣很多钱”,又说“您这老毛病,看了也好不了。”仝大妈有些生气,多说了几句,结果上演了儿媳妇带孩子“离家出走”事件。事后仝大妈也“想通了”,“都说常回家看看,我每天都能看见儿子和孙子,累也值了。”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年轻家庭很多。明明有能力却依然全依赖老人供养自己的小家庭,便成了所谓的新型“啃老”。对老人而言,看似是儿女天天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实际上他们也有苦难言,不仅失去了晚年的自由时光,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还得不断给孩子甚至孙子搭钱。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主任李伟认为,“啃老族”日益扩军的背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养老模式有一定关系。我国自古以来是以家庭为单位,父母养育下一代,而子女长大后再赡养父母的模式,因此中国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难像西方国家那样分得特别清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帮助,并不会因为子女成家立业而停止”。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中国家庭的规模在缩小,“421”的家庭结构里,独一无二的那个孩子从小就享受了更多特权,也使得“啃”与“被啃”的双方,都觉得似乎理所当然。中国一直有居家养老的传统,也确实存在一些子女难以兼顾对老人的照顾,使得一些老人反而希望继续“被啃”,在他们看来那是被子女需要,他们也愿意与子女共同承担生活压力。资料二 刘琳琳和丈夫的工作越来越忙。几年前,他俩一个从天津调动到了北京总部,另一个也调往离家60公里远的新厂区工作。刘琳琳的父母自告奋勇接下重任,“你们俩忙工作,我们看孩子”。 外孙女上小学后,老两口起早贪黑地接送。学校是市中心城区一所热门小学,当初外孙女能进这所学校,可是经过了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但学校离刘琳琳的父母家很远,大约有10公里车程。早高峰的时候,要走完这10公里路,对老两口而言非常艰难。他们每天5点多就起床,给孩子做早餐,然后3个人一起,赶在6点半之前出门,风雨无阻。 一路上,要通过两座桥,穿过市区最繁华的主干道,然后开进堵得水泄不通的老租界区。那所学校就在里面最中心的位置,周围全是单向车道。 70岁的刘大爷要在拥挤的车流中,蹭大约1个小时,才能开到距离学校最近的停车点,然后让老伴下车带着孩子走到学校门口,老两口再一起回家。下午放学时,两人再来接。晚上还要戴着老花镜,给外孙女辅导功课。 刘琳琳告诉父亲,孩子从小什么都要学一点,于是老刘又给外孙女报了钢琴、舞蹈班,上3年级后,晚上又加了英语和数学补习班。老两口发现,两人每月退休金加起来,只够给外孙女交一门课外班的钱。即使这样,他们也咬牙没跟女儿提,“女儿和女婿每月要还几千元房贷,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我们老人能多帮一点就多帮一点吧”。 李伟认为,“新型啃老”现象增多,与社会经济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密切关系,“也不能光把板子打到年轻一代身上”。 比如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经济形势却面临国内外下行趋势,人才供给和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自然会有许多大学生毕了业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能暂时先在家“啃”父母,再逐步寻找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已工作又成家了的年轻人而言,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快速攀升,加上通勤时间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他们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安心打拼,就不得不继续向父母求助,比如需要老人凑钱买房或交首付,比如请老人代替自己来抚养孩子。 这也使得一些老人在给子女提供帮助的同时,也逐渐习惯了过度参与子女的生活,大事小事全揽在自己的身上,明知“被啃”却还是不能放手。 资料三 如今的年轻一代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李伟分析,“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年轻一代不再必须肩负起“反哺”家庭的重担,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于就业、婚姻等方面的观念也更加多元和包容,“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容易让人们忽视了年轻人对家庭应有的责任。”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从事人口学研究30余年,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成长期变得越来越长,表现为他们普遍晚熟,更依赖父母。 每年迎新生入学,李伟都会见到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三代人一起来学校的;也有学生自己背着行囊来报到的,“好像谁也没觉得谁更稀奇”。李伟明显感觉到,全社会对人们不同选择的包容度都变得更大,这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存在抗挫折能力较差,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各种形式的啃老流行,其实都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现象,因此要缓解这个问题,也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协作形成合力。”李伟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多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建立家庭,这些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资料四青年是人一生中精力、体力、创造力最为充沛的阶段。新时代中国青年当把握好这个阶段,发扬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民族振兴的责任。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担当与责任,推动着这个国家向前发展。做好自己,是青年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人们出身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但遵守着共同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做好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守法的人、善良的人,一个好人。在此基础上,青年人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昂扬斗志和激情活力,通过学习、工作、创造等途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从坎坷荆棘中收获人生价值。照顾家庭,是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家庭是个人成长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每个家庭都和睦稳定了,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青年是家庭的重要支柱,父母逐渐老去,子女嗷嗷待哺,这些都需要成长起来的青年扛起家庭的重任,用爱和责任为家人筑造新的避风港。奉献社会,是青年人人生价值的更高追求。人是社会产物,只有在参与社会劳动和创造时,人的价值才得以体现。青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应当将远大的理想抱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中去发掘潜能、提升自我、实现目标。同时,应当向社会贡献更多的正能量,可以是一次义工活动,可以是一次捐款,甚至可以是捡一件垃圾,节约一滴水,只要每个人多做一点儿,对于整个社会便是前进的一大步。青年人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最应当担负起属于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照顾家庭,奉献社会。而如何让年轻人担起责任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作答要求:一、根据给定材料1-3,请概括新型“啃老”现象形成的原因?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15分)二、“资料四”提到“而如何让年轻人担起责任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新型‘啃老’”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35分)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2.分析到位,语言流畅;3.结合资料,不拘泥给定资料;4.字数在1000字左右。
29、一个盒子中有15颗玻璃珠,其中8颗白心的,4颗红心的,3颗黄心的,从中任取3颗,则至少有一颗红心的情况有多少种( )。
58、一条笔直的街道上连着多家商铺。“好吃来”蛋糕店位于“金刚”五金店和“红叶”时装店之间的某处,而“金刚”五金店则位于“春天里”花店和“红叶”时装店之间。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20、文化软实力能为主体与客体带来经济与社会收益。文化软实力带来的经济收益可用数字来衡量,如文化贸易出口额、文化产品营业额等,它所聚焦的是文化资本化的“量”;而社会收益则涉及文化资源转化的“质” ,直接体现为是否“吸引”受众并改变其行为,使之“心向往之”“行效仿之”。以下概括与文意不符的是
73、2018年一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占当季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的有( )。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在外貌形态、内部结构、生活特点、生理特征及发育等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趋同适应的是( )。
一艘船在水中来回执行运输任务,已知水流速度是12千米每小时,顺水而下5小时行驶了350千米,则逆水行驶460千米需要(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