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认知失调的内涵。 当个体的经验与观点和他人或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与社会道德标准的平衡,这样个体就形成了新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他强调认知要素引起的矛盾冲突及其动力性质。只要认知失调产生,为了恢复认知协调状态,就需要态度作出改变。虽然认知失调为态度改变提供了条件,但并不必然导致态度改变,因此要及时抓住认知失调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降低失调认知的重要性或数目、提高协调认知的重要性或数目、改变其中的某一个认知要素等)来促使态度发生转变。 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老年人很难适应。比如,他们认为手机就是用来接电接打电话的,很难想象到手机还具有电视的功能、银行卡的功能等,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体现了学习策略训练的主体性原则。( )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17.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有( )。
33.由于新旧知识关系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列选项属于下位学习的是( )。
教师借助“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休”字的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有( )。
13.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
19.所谓服从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而在群体引导或压力下朝着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
7.暑假期间小明计划读完十本书,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要求自己每天拿出半天的时间进行阅读,这种策略属于( )。
11.在生活中,衣服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也可用于灭火,这体现了功能固着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