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量力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正确答案 :A B
解析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它要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符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中,黄老师对“学困生”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采取不用难度的提问,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另外,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既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向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题干中,黄老师“使用分层次”的方式进行教学,正是因材施教的表现。故本题答案为AB。
相关试题
82.关于斯金纳的强化规律,下列表述属于正强化的有( )。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71.关于教育的日常用法说法正确的是( )。
10.柏拉图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 )
10.王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把更多的关爱和耐心放在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而面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并且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王老师会采取辱骂、体罚等方式。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的心理辅导原则。
22.具体能力测试表明,男生和女生不存在性别差异。 ( )
7.“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这句话说明意志品质中( )差。
46.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8.有人形象地比喻美国的学校教育在殖民时期的发展速度为“步行”,建国时期为“乘车前进”,南北战争时期为“乘火车前进”,“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乘直升机前进了”。这说明影响学校规模与发展速度的因素是( )。
48.小明作为一名转校生来到了新的班级,在和新同学共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新班级的多数学生都能够互相严格要求,同学之间团结有爱,能够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相比新班级,以前的班级虽然有一批积极分子,但还是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和指挥。由此可知,小明的原班级和新班级所处的发展阶段分别为( )。
45.七年级(3)班的学生每次上思想品德课时都十分紧张,因为王老师上课时常常会随机找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知识以达到复习的目的,没有回答出来的学生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由此可知,王老师充分利用了教学方法中的( )。
73.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那么,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包括( )。
56.在“感动中国”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张老师重视榜样的力量,向学生们讲述了很多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由此可知,张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模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