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①传统社会中的音乐传承,长期以来遵循师徒“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的方式,乐谱只是这一过程的辅助工具,是名副其实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或记写音高,或记录手指音位,或描述演奏动作,直接服务于口传心授的基本传承形态。即便对于新创乐曲,乐人也很少自己“按谱寻声”。清代王德晖,徐元澂的《顾误录》特别把“按谱自读”列为“学曲六戒”之一,认为乐者如果无人传授,仅靠自己按谱唱奏,很难得其神髓。
②为弥补各类传统记谱法的局限,历史上又出现了谱式的并用与改造,比如,针对工尺谱节奏记写的不足,明末出现了以方格表示节奏的《魏氏乐谱》古琴减字谱缺乏对旋律的直观表达,便出现了减字谱与工尺谱合用的琴语,方便演奏者掌握,如清人张鹤的《琴学入门》。
③古谱代表着现存中国传统音乐的源头,今天我们听到的很多传统乐曲,都有相应的古谱渊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前已有古谱传抄本,又以《浔阳琵琶》为名保存在清代李芳园的《南北派十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经后人改编而成此曲,再如琴曲《梅花三弄》,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经后世琴家打谱演奏,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大量古谱文献记载,这些音乐珍品便永远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④中外很多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谱的翻译工作,力求唤醒“沉睡的声音”,以古谱解译为主题的音乐会很早就有举办,影响较大的如1983年的“第二届华夏之声古谱寻声音乐会”,演出了自南北朝至清代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南朝梁丘明传谱的琴曲《碣石调·凿兰》.唐代《秦王破阵乐》等。一些学者致力于恢复将诗词唱出来的“歌诗”传统,如上海音乐学院承担国家艺术基金“古谱诗词传承人才培养”项目,近年来从古谱中整理出约千首古代诗词歌曲,2019 年还举办了“风雅中国:中国古谱诗词音乐会海外巡演"。更多当代音乐人从古谱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古乐风格的新作。
⑤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是国内珍稀典籍与乐谱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据统计共有近 2000种,它们大多是70年来几代学者辛勤收集的结品,也有一些来自文化名家的捐赠。如明代天韵社昆曲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杨荫浏先生的老师吴畹卿的手抄本,另一个是当年杨先生刻写的油印本。20世纪初,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怀着对传统音乐的无比崇敬与热爱,一笔一画手录昆曲百余出,并油印百部分赠曲友,这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令人动容。
⑥中国历代典籍浩如烟海,一份份乐谱文献宛如颗颗明珠,闪烁着璀堞的光芒,为我们今天的音乐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A
发现古谱中的神韵和魅力
B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C
口传心授,方得神髓
D
因器定音,记音成谱
正确答案 :A
解析
第一段讲传统社会音乐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授,乐谱只是一个“备忘录”,仅靠自己按谱唱奏,很难得其神髓;第二段讲为了弥补传统记谱法的局限,历史上出现谱式的并用与改造;第三段讲古谱代表现存中国传统音乐的源头;第四段讲中外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谱的翻译工作,力求唤醒“沉睡的声音”;第五段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是国内珍稀典籍与乐谱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第六段讲中国历代典籍、乐谱为今天的音乐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重点围绕古谱展开论述。对应选项,A项契合文章重点,当选。B项,“音乐”扩大范围,且未提及“古谱”,排除;C项,只对应文章第一段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古谱的形成,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文段出处】《传统社会中的音乐传承,长期以来遵循师徒》
相关试题
工会委员小李去局机关报送材料,出发时时钟的分针和时针刚好形成直角,报完材料后,时针刚好旋转15度,那么此时分针旋转过的角度为多少度?( )
忘忧物:扫愁帚
下列古诗中提到的地名,组合正确的是( )。
对于很多动物来说,在这个世界的生存策略无外乎两大类:要么生下很多很多后代,要么自己活得很久很久,寿命和生育能力往往难以兼得。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身体肥胖:甜品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关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蚊子是杀人最多的动物。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用AI识别它们,人们就能更好地追踪蚊子,从而预防疾病传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采用市场化机制、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方式,_____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等创新主体,_____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商业运营等创新场景,_____科技、产业、资本等创新要素,有效构建多场景、多主体、多要素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关于中国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能从文中推出的是( )。
这篇文章最有可能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