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④③①②⑥⑤
B
④⑥⑤①③②
C
⑥④⑤③①②
D
⑥④②③①⑤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语句排序题。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对比④⑥两句,④句讲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在西周被纳入礼制范围,⑥句讲商周前后女性服饰的发展趋向,应先论述中国衣冠服饰的发展再具体论述女性衣冠服饰的发展,故④句应在⑥句之前,排除C项和D项。接着寻找捆绑对象,②句出现指代词“这种形式”,①句提及服饰形式,且②句中连体服饰出现与①句中上衣下裳的出现存在时间变化,因此①②话题一致捆绑,且①在②前,排除B项。代入验证A项,语意通顺,逻辑连贯,当选。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20.当国大业大、兵强马壮的时候,非我莫属、称王称霸的心理优势不免同步膨胀,进而就会很自然地顺应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外扩张、威胁他国,成为_____的思维惯性。而此时,属于文明的力道,才真正凸显出来。顺从欲望本能而为,_____,那是动物天性的暴力遗存;依照价值观念而为,约束自我,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力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48.某企业有三个分公司,已知华北分公司的党员人数比华东分公司多1人,比华南分公司少4人。现将三个分公司的销售部门进行轮换,将华北分公司的销售部调入华东分公司,华东分公司的销售部调入华南分公司、华南分公司的销售部调入华北分公司,则三个分公司的党员人数相等。如华东分公司销售部原有x名党员。问华北分公司销售部原有多少名党员?
21.最早对“峨眉”二字作出解释的是晋人任豫。其《益州记》记载峨眉山在南安县(今四川乐山)界以南八十里,两山首相望如蛾眉。这个说法为北朝郦道元所接受,其《水经注》记载峨眉山在安南县界,去成都南千里。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任豫、郦道元从峨眉山的外形来推定“峨眉”二字的语源语义来历,几乎成为后世定论,然而考查图书典籍,我们却找不到“峨眉”为“蛾眉”的文献证据。这段文字是一篇论文的开头,这篇论文最可能( )。
43.在老少冲突中,一类观点被年轻人所欢迎:年轻人早出晚归不容易,老人应该给他们腾出空间。这种说法所对应的逻辑是:一般认为年轻人利用资源是投入社会生产的,例如在公交车享有座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老人利用资源更多用于满足个人生活和享受性需求,是纯粹的消耗,而年轻人占有资源后最终会创造新的社会资源。这种功利化的伦理逻辑不乏市场,甚至为部分老年人所赞同。但是,正如那句“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说的,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功利。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17.有的文明覆灭之后,原有的民族可能还在,但文化上却被征服者彻底_____。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征服与被征服,中国文明却没有因此而断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原和荒漠,与其他地区的文明虽有接触,但相互间的交流与冲突总体来说并不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4.下列毛泽东诗词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1.某支部的每名党员均以5天为周期,在每个周期的最后1天提交1篇学习心得。某年的1月1日是周日,在1月1日~5日的5天内,支部分别收到2篇、3篇、3篇、1篇和1篇学习心得。问当年前12周(每周从周日开始计算)内,支部共收到多少篇学习心得?
74.丛林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驾驶员
26.资寿寺的壁画在我国现存的明代壁画中应属上品。在风格上,明显带着唐代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中原风格。西壁的壁画为工笔重彩画法,富丽华贵,严谨庄重,线描精准而流畅,线条有粗细变化,应比芮城永乐官的壁画更具表现力。东壁壁画在风格上就不同了,明显出自另一位画工之手。这位画工技艺超群,用笔精熟老到,行笔速度很快,奔放之中极有神韵,而且设色很淡,线条突出,全幅画几乎是用线结构而成,其掌握运用线条的能力可想而知,即使是明代画坛上那些大家,有几位能有这位民间画工如此高妙的笔法?关于资寿寺壁画,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78.一项专门调査显示,英国女人特别迷恋高跟鞋。2012年,这些高跟鞋迷们在买鞋上的花销达到了35亿英镑。据一些著名高跟鞋品牌店反映,英国不少女性在买一双价格不菲的新高跟鞋时,总是毫不迟疑,出手大方。尽管她们花了大笔钱买高跟鞋,但买来的鞋子有2/3从未穿过。英国每20名女性中就有1人拥有50双以上的高跟鞋,且7%的女性说她们每年至少购买10双高跟鞋。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调查结论:( )。
39.刘慈欣这十年创作的每一篇科幻作品我都拜读过,他屡屡将目光投向贫瘠的大西北,写西北山村如何遭遇银河帝国拆迁队,一名身患癌症的教师、一群孩子、一个村庄、一个星球的命运,在群星闪烁的宇宙之下,如何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乡村教师》);写无数大肥皂泡裹带湿润空气以及两代人的梦想,进入内陆,从而调节西北干旱的气候(《圆圆的肥皂泡》)······上述文字中所举的例子,是为了反驳下列哪项关于刘慈欣科幻作品的观点( )。
40.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理论上说,买房不是刚需,居住才是刚需。但为何“宁买房不租房”?这说到底还是因为权利:人们不仅在买“产”也在买“权”。对物权之上的受教育权、养老保障、医疗等权利的需求,有时比居住本身还强烈。越是人口流动大,业态更新快的城市,这个问题越紧迫,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房租租赁市场改革,正是抓住了这一深层次的需求,尝试实现租屋供给不足和租屋赋权不足的双重解铃。这段文字中“这个问题”指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