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构成。 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间接故意则是放任。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的结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所以是间接故意。故本题答案为B。 C、D项:属于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相关试题
张某下夜班回家经过一条小路时,发现有一名男子正欲对一名妇女实施强奸。张某立即上前阻拦,这名男子掏出匕首刺向张某,在搏斗过程中,这名男子被张某用力推倒在地,头撞在石头上当场死亡,张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
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2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箱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 )
甲在一起犯罪中系首要分子,因此在该犯罪中甲系主犯。( )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刑事责任主要是( )。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
以下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 )。
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
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对着张某射着玩。结果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
下列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