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温度计制造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测量数据变得越来越精细
B
现代生活方式降低了人类劳动强度,导致新陈代谢率下降
C
现代医学的进步降低了人类患病频次,炎症反应逐渐减少
D
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温上升,也使人类自降体温对抗炎热
正确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的体温越来越低了,约每10年下降。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方式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为什么正常状态下的人类体温越来越低或者举例证明正常状态下的人类体温越来越低。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选项说的是温度计的测量数据变得越来越精细,但是温度计的数据对人类的体温不会产生影响,属于无关项,无法加强,当选;
B项:该选项说的是人类劳动强度下降,新陈代谢率下降,而新陈代谢率下降会对体温产生影响,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状态下的人类体温越来越低,补充论据,排除;
C项:该选项说的是人类患病频次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会导致体温上升,炎症的减少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正常状态下的人类体温越来越低,补充论据,排除;
D项:该选项说的是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温上升,使人类体温降低对抗炎热,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状态下的人类体温越来越低,补充论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相关试题
105. 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有:①2017年职工医保在职退休比高于2016年②2020年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比上年略有增加③2012—2020年间,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持续增加④2012—2020年间,居民医保基金支出增长金额最快的是2017年
80. 张嘴:喝水
54.穿山甲是独居动物,只有在交配季节才会彼此相遇。雄性个体不会主动去寻找雌性,而是留下气味标记,让雌性找到它。穿山甲通常在晚上行动,白天的时候它会缩成一团睡觉。每种穿山甲都有自己最爱的一到两种昆虫作为食物,它们非常挑食且口味独特!穿山甲性情温和,尖利的爪子除了挖洞没有任何杀伤力,它也不会主动去攻击其他物种。幼体穿山甲喜欢趴在妈妈的尾巴上,感觉到威胁它会把脸埋在尾巴下,直到威胁离开。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38. “我思故我在”“我劳故我在”,这种存在方式带给我两书柜的劳绩,好比几根火柴捆绑在一起,多少有了一 点 。这种存在方式也带给我 的生活习性。活得实在、活得真实,在我看来是整个人生的真谛。我喜欢像罗丹的《思想者》那样,没有 、没有装点,通过自己的文字,赤膊面对这个世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36. 快门是相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装置,它以 的态度面对分分秒秒不停变化的现实,以及无法 的时间,最 后,对着时间拉出一条线,决定我们所见的事物。这个动作,把现实中模糊存在的实像,转化为具有 方向性和意义的虚像,定影在底片上。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01. 假设2021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同比增速与2020年相同,那么,2021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约为:
33.年度热词_____大事小情,不仅反映国家大事、_____时代主旋律,还有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切_____,展现了过去一年的社会变迁和生活万象。而透过“内卷”“躺平”“鸡娃”“双减”“干饭人”等热词,我们还可_____当下独特的社会景观。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72. 单元素导语是指在撰写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时,突出表现一个新闻事实的导语。单元素导语按新闻五要 素可分为:①何人导语,突出报道显要或影响大的新闻人物;②何事导语,突出报道新闻事实本身;③何时导 语,突出报道读者关心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或进行;④何地导语,突出报道一些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发生重大变化的消息;⑤为什么导语,突出报道一个事件的起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导语与其分类对应正确的是:
50.太阳能发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中国进入了太阳能电站的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且太阳能资源丰沛,一座又一座太阳能电站如阳光下的巨型工业花朵绽放开来。到本世纪中期,我们将迎来巨量光伏组件的报废大潮。光伏电池中含有铅、锑、镉、硫酸等有毒物质。若不能妥善处置,会对植物、土壤、地下水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尽量降低太阳能发电产业对环境生态的侵扰,使光伏组件的回收与无害化得到合理安排,太阳能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身份,才算得上实至名归。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16. 下列诗句中划横线的地名,纬度最高的是:
35.古有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今有豹纹服饰。可见,在人类文化中,豹总是和 联系在一起。同时,豹也多是 的象征,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就多以骑豹或者披豹皮的形象出现,《诗经·郑风·羔裘》中的君子也是“羔裘豹饰,孔武有力”。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4.在农业起源研究中,耕种是一个特定概念,指人类为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但是,人类最初开始实施某些耕种行为的目的,仅是为了提高采集获取量,而非有意识地改变植物的生物特性,那些最初被耕种的植物在生物特性、形态特征上应该属于野生植物。根据进化论观点,栽培作物的驯化是在人类耕种行为影响下的植物进化过程,既然是进化过程,表现在植物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上的变化应该是非常缓慢的渐变过程。因此,在农业起源过程中,人类耕种行为的出现早于栽培作物的出现;耕种行为是栽培作物驯化的前提,也是形成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