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匠”的词义解释及演变
B
“匠”一词世俗文化的运用与社会现实不符
C
现在社会缺乏对劳动者和他们持有的“手艺”的尊重
D
劳动不分高低贵贱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事考帮答案】C 【事考帮解析】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先引出“匠”的含义及其在今天的运用,并通过“但”引出“匠”在古代是一个好词,代表“手艺人”,尾句再次通过“然而”引导转折,强调——转身出门来到零工市场,看见一双双灵巧的手举着“木匠”“瓦匠”的牌子在路边任人挑选,总觉得有些唏嘘。因此文段重点应落脚到尾句的转折之后,从“当下匠人在路边被挑选的状态”,可以看出文段意在强调现在社会缺乏对劳动者和他们持有的“手艺”的尊重,对应选项,D项当选。 A项,对应第一个转折前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与社会现实不符”无中生有,文段表明“匠”在今天看来还颇有些市侩气,排除;D项,文段并未讨论“劳动”的地位,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4.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12.根据《2015-2024的农业展望》报告,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因为随着人口、人均收入和城镇化的弊端扩大,对食品的需求也将增加。收入的提高将促进消费者的饮食进一步多样化,尤其是增加相对于淀粉类食物的动物蛋白的消费。由此可以推出:
二、定文判断: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根据定义选择正确答案,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每题1分,共5分)6.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个体往往在回避或接纳事实之间调整以获得内心平衡,若出现一个新选择与内心平衡状态相近,就很容易接纳。因此,首先提出高要求,再提出较低要求,往往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拆屋效应的是( )。
28.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10.激励不相容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都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制度安排使他们在目标和行为上出现不一致,那些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目标却无法对代理人产生激励作用的现象。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激励不相容的是( )。
8.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
1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由此可见( )。
10.坚持从严治党,需要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纪律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8.中共三大决定中共以组织名义加入国民党。
1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具体是指理论自信、方向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