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B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D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出自于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意译为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表达了主人公的缕缕思乡之情。
相关试题
人不会为道德而生,人的伦理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原先认为不合理的行为后来都可能变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生物医学技术有着自己的发展动力与前景,克隆人技术也一样。在发展与应用中引起了很多伦理问题,但随着伦理原则的建立,克隆人技术会进一步发展。下面表达错误的是( )。
第三部分 逻辑推理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试题:一、图形推理。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括号内。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可推出问号处最合理的答案是( )。
每逢雷雨天小区就会停水和停电,根据上述论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下列选项中对于文章第2段提到的“节情以理”的“理”理解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4年我国秋粮产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比重( )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0,2,13,60,( )
甲、乙两人从湖边某处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每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乙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已知绕湖一周是21千米,甲、乙的行走速度分别为6千米/小时和4千米/小时,则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是( )
66.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出现,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下列不属于回避条件作用的是?( )
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2012年大约( )。
应对物价上涨,可采取的措施是( )。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他们工作5天后完成工程的一半,接着丙退出,甲乙继续工作3天后又完成剩下工程的一半,然后乙也退出,甲独自工作5天后完成全部工程。若乙单独完成该工程,则需要的天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