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礼法结合,礼主法辅,法为礼的重要实施手段
B
礼法结合,法主礼辅,礼为法的实施提供道德基础
C
礼法并重,两种社会规范分别从不同方面调整社会关系
D
礼法并重,将所有法律规范道德化,将所有道德规范法律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礼治”和“法治”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夏商西周的“礼治”时代:法作为礼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礼治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化的作用,而法与刑的锋芒被深藏,在不失威严的情况下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2.春秋战国至秦的“法治”时代:礼法分离,独任法治。儒法两家之争,以法家的胜利告终,原本附于礼治的法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时机,但法家之“法”泛指制度,偏重刑罚。3.西汉的礼法融合时期:汉儒通过对秦政反省认为过分摒弃“礼”和“德教”,独任严刑峻法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于是汉儒开始了在不排斥“法”独立存在的前提下,重振“礼乐”,建构“礼法结合”的新的传统法体系。4.隋唐时期,法观念定型:礼主法辅,礼在法中,法外有礼。自汉时起的礼法融合,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定型于隋唐。中国正统的法观念的核心理念是“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王霸并用”,三者合言之便是“礼主法辅”式的结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古代关于“礼”与“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关系确定为:礼法结合,礼主法辅。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90.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6.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回顾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______,欧盟采取得当的______,有效地控制在了危机的蔓延与发展,从而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佳绩。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93.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中,轿车单月产量超过100万辆的月份有( )。
100.根据所提供的资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200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2455亿元②2005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同比增长14.92%③2006年上半年,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多614亿美元④2005年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9%
18.尽管百姓对“贵族月饼”______,但令人遗憾的是,月饼的过度包装并没有适可而止,反而是______,最严重时竟有独霸天下之势。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现代人越来越________于工作、赚钱,忽视了与父母的联系。当赚钱比回家看看重要等思潮________地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父母因为思念儿女而设置“回家奖”时我们确实需要________:我多久没有陪父母说话、散步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46.某商场在进行“满百省”活动,满100省10,满200省30,满300省50。大于400的消费只能折算为等同于几个100、200、300的加和。已知一位顾客买某款衬衫1件支付了175元,那么买3件这样的衬衫最少需要( )
①18世纪,茶逐渐成为全民饮品,伦敦工人大约花费家庭总收入的5%来购买茶叶②到1800年,公司每年在茶上投资400万英镑③中英早期贸易基本上是奢侈品与中草药④东印度公司不再进口那些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的中国商品,转而销售这种人人都负担得起的商品⑤与中国的贸易成为英国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他们向进口的茶征收100%的货税⑥茶便是后者之一,它打动了英国人的味觉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41.坚守这条红线,就要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最基本的社会伦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坚守这条红线,就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民。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最宝贵,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幸福,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一点代价,但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要的是人民得实惠的发展,不要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发展;我们要的是人民更幸福的发展,不要损害健康损害生命的发展。上文中的“这条红线”是指( )
77.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的低。由此可以推出:
13.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监督标准的多维性。《公务员法》中对国家公务员义务和行为规范的规定,可作为行政监督的______ 。
30.在城市民谣势头正盛之时,民谣界似乎也在逆势而动,涌动着一股“去都市化”的暗潮。南北方、理想、姑娘,构成了当下热门民谣的三大主题。而承载着这类意象的城市却不是北京这样的一线都市,也不是西北或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二线城市。“去都市化”的主战场集中在丽江、大理等这样的“小众”情怀爆棚的袖珍型地区,以及山川河流、不知名的乡镇、村落。它们作为民谣里的抒情对象,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这段文字之后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