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该小说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自记,描写出了“人吃人”的冰山一角,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人吃人”的现象。主人公虽然是个精神病患者,作者却通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度,揭露了这种病态的封建现象,也唤醒了社会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爱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数,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小说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该文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性格化也是该文的一大特点,《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论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A
发表于《新青年》的《狂人日记》,鲁迅首次采用了笔名
B
语言性格化也是《狂人日记》的一大特点
C
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D
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讽刺意味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由“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可知,是第一次采用鲁迅这个笔名,而不是“首次采用了笔名”,当选。
B项,由“语言性格化也是该文的一大特点,《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论次’的狂人”可知,说法正确,排除;
C项,由“性格化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可知,说法正确,排除;
D项,由“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其本质是‘吃人’”可知,说法正确,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项。
来源
2021年12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网友回忆版)
相关试题
201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约( )。
根据图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钢材日均产量众数为( )。
根据图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十种有色金属日均产量中位数为( )。
运动会上,旗手组成了12人一排的方阵,这个方阵最外2圈一共有( )人。
2018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数占全国居民人数的比重约为( )。
2018年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钢材日均产量同比增长( )。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通俗文学的通俗性并不绝对地排斥文学性。在优秀的通俗文学中,通俗性和文学性是统一的。有的通俗文学作品只注重故事的编织、情节的安排,而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典型的塑造,人物形象僵化、刻板,思想显得苍白、乏味。就其作品数量而言,这种类型不在少数,但是这不能代表通俗文学的应有品性。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小王说,所有四川人都喜欢吃辣椒。下列选项中,最能驳斥上述推断的是( )。
30.某单位拟选派本单位人员去外地出差,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6人,工作会上几位领导的意见如下:A:甲和乙中至少要去一个B:如果丙不能去或丁不能去,那甲也不能去C:如果丙不能去,己也不能去D:只有戊去了,乙才能去E:戊不能去工作会后,所有领导的意见都被采纳。由此可推出( )。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因工作需要,某单位计划从下属的A、B两个部门中随机抽调两人出差。其中,A部门有7人,B部门有9人。则两个部门各被抽调一人的概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