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学生张亮爱乱扔垃圾,过了一段时间老毛病又犯了,表明他意志力薄弱,老师应加强培养其道德意志。故C项符合题意。
A项: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B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D项: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试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把“答题卡”对应代码涂黑。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61.下列选项中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的有( )。
13.李老师是高一(三)班的英语老师,为了解班上学生能否听懂所学内容,在讲完某单元后,李老师便设计了一段听力材料,让学生听材料后回答问题。李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7.临睡前学习效果一般较好,确切地说,这是因为该阶段学习主要不受( )的干扰。
43.即将上初中的学生小蕾在选择哪所学校的问题上苦恼了许久:两个学校,甲学校师资好但离家远,乙学校离家近但师资不好。小蕾的心理冲突属于( )。
74.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45.王老师教学生解某类题前,会先用有趣的问题引导,激发同学的兴趣,从而让同学对该类题型有初步了解。这运用了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 )。
79.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78.对于上述材料中王宏业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教育策略有( )。
48.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就其性质而言,义务教育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 )。
46.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举一反三”体现的是逻辑思维,“一题多解”则体现的是( )。
12.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受到的赞扬来增强自身完成某事的决心和信心属于( )。
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这个描述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