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第106~110题。
某校有7名优秀的学生G、H、L、M、U、W 和Z。暑假期间,学校将派这7名优秀的学 生去英国和美国学习。每人恰好去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长,这次活动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G 去英国,则H 去美国。
(2)如果L 去英国,则M 和U 都去美国。
(3)W 所去的国家与Z 所去的国家不同。
(4)U 所去的国家与G 所去的国家不同。
(5)如果Z 去英国,则H 也去英国。
A
M和U
B
G和W
C
H和W
D
G和H
正确答案 :C
解析
109.【金标尺答案】C。智力推理。题干信息:①G英→H美;②L英→M且U美;③W≠Z;④U≠G;⑤Z英→H英;⑥每人恰好去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本题采用代入法解题。A项,U去美国,根据④,得G去英国,G去英国是对①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得H去美国,H去美国是对⑤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Z去美国,根据③,W去英国,L不确定,此时没有产生矛盾,因此M和U可以一起去美国,排除;B项,G去美国,根据④,得U去英国,U去英国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L去美国,W去美国,根据③,得Z去英国,Z去英国是对⑤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得H去英国,M不确定,此时没有产生矛盾,因此G和W可以一起去美国,排除;C项,H去美国是对⑤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Z去美国,此时乙和W去的国家相同,与③矛盾,因此H和W不能同时去美国,当选;D项,H去美国是对⑤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Z去美国,根据③,W去英国,G去美国,根据④,得U去英国,U去英国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L去美国,M不确定,此时没有产生矛盾,因此G和H可以一起去美国,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91.科技:创新:人才
35.我国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越过______的沙漠,延绵逶迤,______天际。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98.传统社会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很少,公众的可选择性也很小,公众的兴趣爱好主动或被动地被聚拢到一起;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文化产业、网络和传媒的快速发展,娱乐方式也从传统的人际直接互动转变借助于机器的人际间接互动,甚至是人机互动。公众的选择范围在极大扩展的同时,公众因选择的多样性而出现大量分流,随之而来的是共同兴趣爱好的消逝。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
49.随着传统艺术热逐渐升温,习古琴者日渐增多,这是好事。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存在着对古琴的“误读”,即认为古琴是一种表演性乐器,需要登台演出。其实在古代,弹古琴不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对琴人要求很高:除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外,还要具备高度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对于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81.技能交换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交换别人掌握的技能,各取所需,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同时节省下高昂的培训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属于技能交换的是( )。
58.①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两位工程师在调试巨型喇叭形天线时,意外接收到 一种无线电干扰噪音 ②“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在早期曾有一段由热到冷的演化史,期间宇宙不断膨胀, 物质密度从密向稀,就像经历了一次巨大爆炸③这种噪音在各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一致,历时几个月都没有改变④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对这一理论进行验证⑤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其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提供宇宙初期的各种信息 ⑥从此以后,科学家都观测到了此类背景辐射,由此获得了关于宇宙的形状、组成和年 龄的精确信息根据语意逻辑,对上述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105.人类的行为导致气候变化加快,但天气和气候灾害的冲击对不同性别的人影响并不 相同。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过后,一份报告发现,在斯里兰卡、印尼和印度,幸存的男性超 过女性,二者之比差不多达到3:1。由此可见,相对于男性,女性更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
据测算,使用电动公交车综合减排效益为 12%,就是说用电动公交车替代柴油公交车 可减少 12% 的碳排放。某市公交车公司称通过更换电动公交车降低了 8% 的碳排放,则该公 交车公司现在拥有的电动公交车占比约为( )。
40.景区在票价落实上,却明降暗涨,改将以前包含在门票内的项目移到门票外单独收费, 假戏假作,________。倒是如此 _______的降价、甚至还可能列入“降价成绩表”里_______主要哄骗或者“对付”的,恐怕还是价格监督部门。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下列人物的历史事件对应错误的是( )。
社会越轨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有积极性、消极性、中性三种不同类型。其中积极性社会越轨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这种社会越轨是打破因循守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积极性社会越轨行为的是( )。
31.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但是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有些人总是___________,相比之下,实在不应该。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