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趋利避害 疏忽
B
高枕无忧 漠视
C
脚踏实地 迟钝
D
未雨绸缪 抵触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考帮答案】A 【事考帮解析】第一空根据“不断产生威胁,也不断产生机会”可知,该句表达的意思是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才能消除威胁,把握机会。A项“趋利避害”指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符合文意。B项“高枕无忧”指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体现不出对于“不断产生的机会”的把握,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脚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未雨绸缪”不是企业关注威胁和机会带来的结果,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相关试题
92.下列关于2014年我国铁路设备各出口品种增长率的对比关系中,正确的是( )。
46.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主要特征。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需用纯天然的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料,也有小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关于宋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7.过去5年,全国贫困人口从6431万减少到2688万,但我们的贫困标准一向比国际的标准低,如果贫困标准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贫困人口总数将增多,可能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24.文化力作为一种力量,究其本质,它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其显现及发挥必然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要么是附着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或是精神理念上,要么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上。只有通过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载体,文化力才有了真实的存在。因此,当文化力几经转化后,其作用的发挥在时间上就必然有一个延迟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力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式的显在力量,不可能由人们随心所欲地控制和主宰,多少有一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一直较为模糊的根本原因之一。作者通过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95.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应当是为二氧化碳找出路,而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为此科学家提出富碳农业的理念,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科学家认为富碳农业将成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科学家的结论?()
58.科学是什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看来,科学就是______。“这是科学的两层含义,不轻信就是怀疑,科学是建立在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要对所有的东西抱怀疑的态度,说服了我,我才能相信它”,张钹解释说,“一个人科学知识缺乏,就会容易倾向于轻信。尊重科学规律则意味着,一旦认识到它是科学的,就要尊重其科学规律”。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16.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
一份发行量非常大的报纸居然停刊。原因在于它拥有的读者是年龄偏大且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男性,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低下,因而广告效果十分不理想,使广告主对它失去信心。失去了广告主,它再也办不下去。由此可以推出( )。
65.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21.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在事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断上,心知肚明是________的,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消化道微生物和肠道神经元会立即启动________机制而使人上吐下泻,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