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1
B
3
C
5
D
7
正确答案 :A
解析
和差倍比。
解题重点:通过倍数关系得到大学生毕业总人数。
解题过程:由题意可知,大学生毕业总人数一定是7、2、3的倍数,又因总人数不到50人,则只能是7×2×3=42人,所求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人数=42-42×1/7-42×1/2-42×1/3=1人。
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①已经投入应用的主要是针对健康人群开发的、精准性稍差一些的非植入式设备②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多种获取脑电波的设备③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则在开发用于特殊病人的植入式设备上花费了大量精力④但基于安全性、伦理性等方面的考虑,一直没有在人类的临床上取得突破⑤这类设备被称为脑机芯片或干脆简称为脑机接口,它能获得更加精准的脑电信息,也能将外界电信号更加精准地输入大脑⑥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科学家又开始了这类尝试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下列所描述现象与相关专业术语对应正确的是( )。
腾冲地震台主要采取的是监测火山地震、地表变形、火山气体这三类手段,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在火山监测中应用最多的传统“地基”监测手段。不过,如果仅依赖“地基”手段,由于监测点位_____、范围小、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无法实现整个火山区的大范围场式监测,难以为火山活动_____及危险性评估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障。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锁骨:肋骨:坐骨
43.实践是人的思维方式得以形成的最切近的现实基础,人的思维方式是实践的要素、结构、过程、程序、规律的观念反映,是实践方式的内化与积淀。没有实践活动,也就没有思维方式或思维结构。而思维方式或思维结构一经形成,又成为人们进行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思维的框架、定势、模式、取向。实践方式作为由实践的各种要素、活动构成的实践逻辑,经过实践的无数次的重复,逐步扬弃了具体实践活动的个别性、特殊性与偶然性而具备了一般性、普遍性与必然性,人类实践也逐渐趋向稳定、成熟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下列说法中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的举措,表述正确的有( )。①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②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③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④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 3000 万人以上⑤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 社会监督”机制
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步伐,今天的少年儿童与乡土田园渐行渐远。如何开展既符合时代特色又“接地气”的耕读教育?这道“考题”,考验的是学校与教师勇于创新的意识、因地制宜的本领。很多学校意识到:“耕”离不开土地和自然,“读”重在学习广博有趣的各类知识、涵养自强不息的人格品德、树立报效国家的崇高志气。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老师们带到原野田间,越来越多的课堂开设在了大自然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学习农耕知识、活泼健朗地舒展心胸情怀,耕读教育的真正意义由此得以实现。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音乐诗画《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以十三幅 _____ 图景展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景观和风情,借鉴《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古曲的艺术表达,融合编钟、箜篌、筑等民族乐器和西洋铜管乐,加入绘画、书法、意境化舞蹈等表现方式,为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盛景注入 _____ 而深邃、浑厚而轻盈的悠远神韵。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102.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被试者分为两组,给他们看同一张交通事故的照片,并询问有关车速的问题。对第一组问“你认为是以多快的速度相撞的”,而对第二组则问“你认为是以多快的速度猛烈撞击到一起的”。后者是让人想到撞击非常猛烈的表达方式。一周后,再询问被试者“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否撞碎了”(实际上并没有撞碎)。结果显示,回答“是”的人,第二组的比例比第一组多两倍以上。心理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的记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之后获取的信息而变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心理学家的结论?( )
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生物催化剂,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用 广泛。下列有关酶的添加应用对应错误的是( )。
泡沫经济:实体经济:通货膨胀
32.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概念经过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被____成一种克服现代性危机、重构认同与共同体的有效 手段。具体到政治传播的____里,强调政府与公众的“垂直对话”,其本质是政府紧密围绕民生民意与社会需求,通过及时的信息公开____不确定性,弥合不同意见并最终确认共同价值的手段。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