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
D
没有总和现象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事考帮答案】B。考查生理学—突触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有时间性总和和空间性总和现象。故选B。
相关试题
50.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不包括( )。
46.消化性溃疡病导致碱中毒的并发症为( )。
58.下列关于钾代谢素紊乱时机体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
29.《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3.下列关于疾病发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89.该患者“呼吸困难、发绀”,下列哪项不属于可能的缺氧类型( )。
43.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45.患者,男性,高血压30余年伴左心衰。患者易发生淤血的部位是()。
57.关于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6.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 )
84.下列可以促进AS形成的因素有( )。
67.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