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各种各样 一席之地
B
五花八门 秉要执本
C
千奇百怪 一枝之栖
D
林林总总 鹪鹩一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成语辨析题。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由“人与人之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相互合作的关系,而是加入了相互竞争、相互欺诈的成分”可知,人与人之间已经不再单纯地互相信任对方,人们的心里充斥着不信任感,即不信任感在人们的心里始终占据着一个位置。对应选项,A项“一席之地”指很小的地方或一个位置,C项“一枝之栖”比喻很小的栖身之所,两项均能够体现出不信任感在人们的心里占据位置之意,符合文意,保留。B项“秉要执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D项“鹪鹩一枝”比喻欲望有限,要求不高,两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一空,由“我们身处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中,每天都要面对……真的、假的、真诚的、虚伪的事情”可知,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情多而杂。对应选项,A项“各种各样”形容事物多样、丰富,种类繁多,置于此处表示我们每天面对的事物种类繁多,符合文意,当选。C项“千奇百怪”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物和现象,侧重强调的是“奇怪”,而文段并未提及有奇怪的事情,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破釜沉舟:义无反顾
歌德花园,因拥有歌德故居而_____,花园四周没有围墙,确切地讲,更像是一个随意延展在都市中的草原。许多树冠巨大的树木和面积达到奢侈程度的草坪似乎在无声地证明:无需_____,只需一望无际的由树和草组成的高低起伏的碧绿照样可以营造出一种令人_____的自然朴素与辽阔的豪迈之美,也许正是这样一个特定的氛围,养育了歌德作品的底蕴与内涵。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尽管塑料对大多数生物体有毒,但它却是某些类型细菌和真菌的食物。这些细菌和真菌存在于土壤、海洋中,它们利用专门的酶来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以塑料制品中常见的PET为例,PET的降解产物有两种——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土壤和水体中都有两种恶臭假单胞菌菌株,其中一种菌株恰恰就特别喜欢吃对苯二甲酸,另一种则特别喜欢吃乙二醇。_______________。于是,科学家用基因工程修改了这两种菌株的遗传物质,通过插入或删除某些基因片段,加快它们“咀嚼”塑料的速度,或者添加某种酶,让被它们分解的PET更快、更多地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用材料。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米利亚茨河从萨拉热窝穿城而过,这条河上有很多座桥,唯独这座桥最为著名,当地人叫latinska ćuproja,来自于土耳其语,翻译过来就叫拉丁桥。这座四拱二孔的石头桥,可以说_____,但是每年却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为它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多数谬误是指与竞争者遵循同一思维逻辑,将规模最大、吸引力最大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共同争夺同一个顾客群,造成过度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同时使消费者的一些本应得到满足的需求遭受冷落和忽视。多数谬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商家的机会成本,影响了商家的经济效益。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多数谬误的是( )。
2024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 )的黄金经济带。①健康安澜、生态优美、协调联结②健康特色、绿色持续、互联互通③和谐宜居、科技彰显④繁荣宜居、特色彰显
下列粮食作物中,产量比上年增加额最大的是( )。
60.从A地到B地的距离为24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到B地。其中甲从早上8点出发,骑自行车的速度为0.4千米/分钟;25分钟以后,乙骑自行车,用0.6千米/分钟的速度追甲,( )乙追上甲?
虚拟角色、模拟场景、多角度表演……新技术正在刷新人们对舞台呈现的印象,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手段越发呈现出和艺术_____的趋势,科技的深度_____会对舞台表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带来颠覆性的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2024年六五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旨在( )。①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②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③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14,28,56,112,( )
守护儿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留守儿童不是一个_____群体,而是无数鲜活个体。他们中,有的亟待物质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关爱”,有赖_____力量的投入。对此,国家出台相关《意见》支持法律、心理咨询等各类专业人员,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提供服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