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商鞅变法的“分户令”推动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B
北魏孝文帝以南伐为名来达到迁都洛阳的目的
C
王安石采用“青苗法”打击了逃避赋税的现象
D
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意在整顿赋役制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金标尺答案:C。本题考查常识
解析:A 项,公元前 356 年至 350 年,商鞅在秦国二次实行变法,其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对家有成年男子二人以上,而又不分家立户的,要加倍征收赋税。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史记·商君列传》)。明令成年男子必须与父母分居。选项表述正确,排除。B 项,太和十四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孝文帝推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迁都洛阳。为保证迁都顺利进行,孝文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太和十七年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称要大举伐南朝齐,计划在南伐途中造成迁都的既成事实。选项表述正确,排除。C 项,青苗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所以青苗法打击的是民间高利贷现象,而不是逃避赋税。选项表述错误,当选。D 项,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C 项。
相关试题
社交裂变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促进产品的传播与销售,本质上是通过利益驱动激励客户从而形成裂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交裂变的是( )
27.关于《孔门经济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8.张先生习惯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以下是某天用手机APP记录的散步路径,其中P点为起始点和终点,假设张先生每分钟走60米,若中间不停留,他走一圈需要( )。
愧疚补偿策略指的是不直接提出要求,而强调由于对方的责任导致自己处于困境,使对方产生愧疚心理,从而使对方补偿自己的一种策略。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愧疚补偿策略的是( )。
7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8.为照明需要,某市计划在相隔2000米的两个老路灯中间每隔40米新增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准备多少盏新路灯?( )。
83.出征:击鼓:士气
69.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
76.“赋、比、兴”是三种作诗的手法。“赋”是“直陈其事”,直接把事情说出来;“比”是“由心及物”,是用所见之物寄托内心的感情;“兴”是“见物起兴”,就是看到外界事物,引起内心的感动,是由物及心。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兴”的手法的是: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以上观点的前提是( )。
18.关于日常生活中处理伤口时的一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1.斑头雁在飞行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经常以某种队形来飞,通常是后面的鸟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方,因此就有了常见的“人”字形队形。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一队形可减小空气阻力、降低飞行能耗,然而反对者认为如果是为了减小阻力,鸟更应该选择直线的队形,因为一个紧跟一个飞行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跟随者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反对者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