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成功弹窗点击
失败弹窗点击
警告弹窗点击
提示弹窗点击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带来知识分子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袁世凯篡权夺位的荒诞行为深深刺激了先进中国人的救国心理。“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从思想上改造国家才是民族复兴的正途。经过陈独秀等人的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改造青年思想。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41、推断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最为可信的证据是( )。
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共同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地理特征是(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 )。
30、西藏正式成为我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是在( )。
19、如果某市护城河某河段的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下列选项中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60、下列关于晚清到民国期间服饰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劳动生产率是指:
36、青藏高原著名的牲畜品种是( )。
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