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促进发展
B
满足需求
C
诊断
D
矫正
正确答案 :C
相关试题
23.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通过实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当“智慧小组”完成任务后,李老师让该小组去帮助其他小组,在“智慧小组”的帮助下,其他小组也完成了学习任务。这说明其他小组的学习处于( )。
24.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结合实际,论述应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7.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的三个准则,是( )。
教育申诉制度的性质是属于( )。
34.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教育家,他的众多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夸美纽斯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33.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6.张老师要求学生参观动物园回来后谈谈各自看到的有趣的事,这种关注学生的创造反应形式的目标是( )。
8.一到寒暑假,各种“预科班”就报名火热,但教育专家指出:“不宜让学生过早接受超出其认知能力的知识。”这体现了在教学中应该遵循( )。
36.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若一个测验的效度高,那么其信度一定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22.妈妈上班后,哥哥要偷吃妈妈藏起来的巧克力,弟弟认为不能吃,否则妈妈回来后会批评他们;而哥哥认为可以吃,因为自己饿了,吃巧克力可以填饱肚子。由此可见,此时弟弟处于( )阶段,哥哥则处于(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