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小阳春”是指立冬至小雪之间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天气
B
霜降是—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此后冷空气逐渐频繁南下
C
“乍暖还寒时候”用来形容的是雨水节气前后天气变化不定的特点
D
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增多,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C【解析】人文常识。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A项正确:小阳春,时节气候名,指的是孟冬(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一段温暖如春的天气,在此期间一些果树会开二次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之说。“小阳春”原指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即干支历的亥月。因中国在较长时间里使用的“夏历”,夏历(农历)十月对应干支历的孟冬亥月,习惯上,把农历十月称为“小阳春。
B项正确: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C项错误:“乍暖还寒时候”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指的是秋天的天气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D项正确: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谷雨时节,春天用雨离别,万物在雨中迎来新生。谷雨的新生,是众生的欢腾。有时是花朵赶着晚春,在谷雨绽放,晕染成一片彩霞;有时是南方的青梅在枝头冒了出来,结成一个个圆润喜人的绿色小团。谷雨这个时节,对人而言也是一个小小的新生。农民们趁着春雨播下谷种,为一年种下了新的希望。人们面对着崭新的日子,或许有了新的想法,去追求新的目标。春雨淅淅沥沥,流向了无数条道路,也流向未来的无数可能。春雨可贵,未来可期。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108.2015-2020年间中国钓鱼钩进、出口额均同比增长的年份有几个?( )
45.某人每天上下班,公司和家之间的距离有15公里。他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包括出租车、公交车、地铁、自驾车、共享单车,以及这些工具的组合。如果他去问导航软件,导航软件可以根据他的要求以及实时路况,给出一个最优的出行方案。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很有用的。然而,虽然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工作地点附近买房或租房来解决通勤问题,导航软件却绝不会给出搬家的方案。因为导航软件的运行程序,或者说运行框架没有这种手段可供选择,但人却不会受既有框架的约束。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人工智能无法主动确定需解决的问题 B.人工智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运行 C.人类行为决策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智能 D.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最独特的部分
114.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上年( )。
34.数据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_____。放眼当今世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是_____,但规则_____是当前全球数字治理领域面临的突出挑战,应对数据安全风险,需要凝聚全球数字治理合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哲保身 势不可挡 空缺 B.袖手旁观 蓬勃发展 滞后 C.置身事外 方兴未艾 漏洞 D.独善其身 大势所趋 缺失
15.下列关于滑坡的说法错误的是( )。
94.有学者基于从食物成分和卡路里摄入等各个方面研究所谓的长寿饮食,指出长寿饮食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大量的豆类、全谷物和蔬菜;没有瘦肉或加工肉和极少量的肥肉;一定量的坚果和橄榄油等。其研究报告认为,长寿饮食的关键特征是从非精制来源中摄入碳水化合物,从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来源中摄入少量但足够的蛋白质,以及足够的植物脂肪来提供大约30%的能量需求,这些食物能带来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62.删失数据是指在观察或试验中,由于人力或其他原因未能观察到所感兴趣的事件发生,因而停止观察后得到的数据。如果删失发生的时刻是事先知道的,称之为第一类删失;如果删失发生的数量是事先预定的,称之为第二类删失;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删失称为随机删失。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1.下列选项为4个正方体纸盒的外表面展开图。其中哪一个折叠成的纸盒与其他三个不一样( )。
35.苏轼一生树敌甚多,他的政敌不但包括整个新党,也有不少旧党中人,事实上苏轼从未进入过旧党的权力中枢,但是他那名震天下的声望和直言无忌的性格不但使新党将他视同敌方的党魁,而且使旧党中的不端之士将他看成通向宰执宝座的最大障碍,从而不约而同地将他视若仇雠,进行无休无止的诬陷与迫害。如果说从友人的身上可以发现苏轼的某种性格特征,那么在敌人的身上就可以反衬出苏轼的这些特征。忠谠与奸邪、直率与狡诈、坦荡与阴险、善良与凶恶,这些互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往往分属于势不两立的双方。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 A.苏轼的敌人是些什么人 B.党争对苏轼造成的影响 C.天才苏轼为何一生坎坷 D.乐天派苏轼的豁达人生
41.与其它生命形式一样,适宜、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条件,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仅仅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超出了当时地球生命的承受范围,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我们人类的形成历史仅有500万年,在此期间,虽然没有发生过像前四次生物大灭绝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但是作为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拥有了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在适应环境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比如对温度的耐受性不高、对光照十分敏感、容易因环境的变化引发各种疾病等等,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脆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 B.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存在并不容易 C.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 D.人类将面临着大自然的严峻考验
30.大脑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些_____的细胞需要在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工作,这个_____的环境被400英里长的特殊血管系统保护着,这些血管能_____与大脑接触的物质,这就是血脑屏障,它对于保护脑组织免受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至关重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脆弱 微妙 限制 B.高效 复杂 阻挡 C.散乱 神奇 过滤 D.微小 灵敏 抑制
24.音乐是什么?也许永远无法得出_____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不可忽视的哲学分量。也许“做音乐”回应了人类比创造更_____的需求:交流。声音向另一个人证明了我们的存在,转变成人际互动的形式,就是歌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确切 深刻 B.公认 普遍 C.精确 基本 D.公允 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