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写作题 资料1 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九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明确脱贫工作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资料2 扶贫开发依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扶贫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是民心工程,几十年来党委政府一直不遗余力的开展这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单一片区县2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92个,贫困村12.80万个、贫困户2948.50万个、贫困居民7017万人。贫困居民超过500万人的有6个省(区),其中贵州达623万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5个省(区),其中西藏高达23.70%,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22.10%。从大凉山区“1年最多吃3顿肉”的极贫角落,到石漠化地区“跑水、跑土、跑肥”的贫瘠土地,再到大山深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现实无奈,无不迫切告诉我们,现有贫困居民贫困程度都较深。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现象比较普遍;建档立卡贫困村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其中70.8%的村还没有集体经济。目前剩下的贫困居民致贫因素较多且交织叠加,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现有贫困居民主要分布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的区域性、整体性特征明显。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 一些地方存在扶贫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突出矛盾,一些中西部贫困地方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一些部门、单位和东部地方还没有把扶贫济困摆在应有位置。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干部“思想贫困”“作风贫困”“方法贫困”,以及“理念功利化”“指导军事化”“管理工厂化”的苗头渐现,阻碍精准扶贫落实。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投入总量仍然不足且有相当的“供需错位”,渠道比较分散、效率总体不高;金融支持有待加强。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 资料3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资料4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地处黄河滩区,全县有贫困村129个,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大量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当地群众一直有从事发制品、条柳编、纺线等手工业加工的传统。前几年,有些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将一些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村里,搭起“小窝棚”招揽群众务工。2015年起,菏泽市因势利导,对这种“小窝棚”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成“扶贫车间”。截至去年12月,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803个,有383家企业入驻,直接安置和带动191341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57685名群众脱贫,其中妇女49724人、残疾人519人、60岁以上老人8653人(含80岁以上的69人)。 鄄城县“扶贫车间”通过县财政扶持、第一书记和县直部门援建、重点企业捐建等方式,利用闲置民房、小学旧址、村级活动场所旧址等,在每个行政村都新建或改建了1个300平方米左右的“扶贫车间”。鄄城发展“扶贫车间”,群众在村里接单搞加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小,还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困难,探索出一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新路子。消除了贫困群众“等靠要”依赖心理,增强了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 资料5 8月3日,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主题的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农牧业厅、扶贫开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与会专家们强调,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要义,分析全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好经验、好做法,加大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力度,保证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专家们建议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就应加强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扶贫资金的捆绑使用,加大配套资金的投入支持,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加强产业扶贫力度,与农牧业现代化紧密衔接,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健全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健康扶贫力度,精准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需要,实施大病集中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有效对接卫生与扶贫信息在大数据平台上的应用;还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帮扶的大扶贫格局;加强思想扶贫力度,激发、调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资料6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做法很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呼唤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尤其是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组织,更要选对人、用对人,让那些懂农村、懂经营、有公心的人才为乡亲们脱贫领路。 请你结合给定资料,根据资料9中的划线句子:“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观点明确; (2)结构合理,论述深刻; (3)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字左右。

解析

参考答案: 深化精准扶贫走上富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国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领六千多万人成功脱贫。然而扶贫工作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我国还没有实现全民脱贫,扶贫工作依然严峻。因此,必须深化精准扶贫,打好扶贫攻坚仗,才能让人民走上富裕之路。 深化精准扶贫,制度要先行。我国现行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长期的粗放扶贫,导致不少扶贫项目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在扶贫。其次,我国贫困的区域性、整体性特征明显,以及很多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屡屡执行不到位,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这些都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要想制定出惠民利民的扶贫政策,就必须完善扶贫制度,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狠抓落实,将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 深化精准扶贫,干部要带头。三个代表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是我国扶贫的主要力量,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很多干部对于精准扶贫往往认识不到位,在扶贫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现象。部分基层干部扶贫方法僵化,应变能力不强,以至于“年年扶贫年年贫”。所以,必须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扶贫技能培训,提升干部的思想认识,让扶贫干部们有更多方法应对扶贫攻坚战的困难。扶贫工作中的腐败现象要严肃惩处,让扶贫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真正实现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深化精准扶贫,群众要奋斗。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本书,出生是封面,归去是封底,内容要靠自己填。扶贫也和人生一样。政府只是一个推手,不能从根本解决贫困问题,更多的还是要靠人民群众的自身努力。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面临教育水平低,职业技能缺乏,大病致贫等生存难题。因此,贫困村民必须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来,学习和提升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形成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正如安格斯·迪顿所说,摆脱贫困需要国家与公民共同的努力。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让中央和地方形成良性的互动,让贫困地区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