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
事物量变的最佳点
C
矛盾的主要方面
D
矛盾的次要方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互变规律。 “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坏的质变)的临界点,突破了“底线”,事物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即“质变”。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否则做人做事都会发生坏的质变。 故正确答案为A。
相关试题
下列事项不宜使用公告的是( )。
17.税率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17.公文的语言应该是威严的、有力的。( )
8.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
5.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秉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
14.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成就的有( )。
32.曾某为了报复仇人钱某,将钱某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强行带到一个废弃的工厂,随后打电话要求钱某交20万元才肯放人。曾某的行为构成( )。
下列公文标题,拟写正确的是:
6.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特有的“五环展示”环节因为装置故障而出现了只现出四环的意外失误。观众普遍认为瑕不掩瑜,虽然开幕式留小遗憾,但并不影响开幕式的精彩纷呈,这一认识( )。
三、判断题 (正确的在答案中涂“Y”,不正确的涂“N”,其他标识不得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闻鸡起舞”是利用客观规律,“大禹治水”是改变客观规律。( )
7.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