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仅①④
B
仅①②
C
仅①②③
D
仅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多定义。定义强调: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在植物个体间会互相传染;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环境不良、营养元素不足等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病害,不会在植物间相互传染。①杜鹃花变黄是偏碱性土壤导致的,是营养元素原因造成,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当选;②植株萎蔫是浇水过多致缺氧导致的,是环境不良原因造成,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当选;③植株萎缩是除草剂使用不当导致的,没有病原物的侵袭,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当选;④灰葡萄孢真菌是病原物,番茄大量烂果体现了番茄灰霉病在个体间传染,符合侵染性病害的定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85、小中取大法是指在决策时,首先计算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大中取大法是指在决策时,首先计算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在最好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分别使用小中取大法和大中取大法对上述方案进行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依次是:
26、地方政府要以民众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只追求政绩,而做出____的事情来,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更要注意民生,注意社会的长远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破坏可持续发展大局,损害民众利益等“____”现象的继续发展。依次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50、《新青年》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因与《上海青年》杂志的名称部分雷同,从第二卷第一号开始,正式改名为《新青年》。这次更名本是被迫与无奈之举,但在陈独秀的巧妙处理下,却成为促进刊物发展的绝佳机遇。在更名后第一期杂志的篇首,刊登了陈独秀的文章,重新定义了“新青年”这一概念,提出要以“生理心理”的标准,而非“年龄”来区分新旧青年。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一则通告,告知读者杂志更名事宜。变被动为主动,赋予“新青年”三个字鲜明的时代意义与先锋的思想价值,也让《新青年》有了更加精准的办刊定位。这段文字中的“巧妙处理”指的是:
100. 缄口不言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虚怀若谷
6.甲、乙两名职工负责国庆7天长假的值班工作,每天安排1人值班。已知乙至少值了2天班,且在国庆期间任一天结束后,甲的累计值班天数都比乙的多。问两人的值班日期安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
生物质炭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经过高温转化而成,是一种富含碳素的多孔固体颗粒物质,大量有机废弃物都可用作制备原料。这一“古老”的新生事物能将生物质中不稳定的有机碳转化固定,具有多重潜在价值。在农业领域,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改善持水能力和养分供应,增加微生物活性,利于作物增产;在工业领域,生物质炭可以用作电池电极或催化剂,比如用作石墨的替代品;在环境领域,生物质炭作为优良的吸附材料,可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还可以吸附游离碳和氮化合物,减少生物质在转化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下列哪一说法无法从原文中得到支持?( )
18、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108、如果安排后勤部门的两人值班,则以下哪项一定是错误的?
12.(2023·国考)社区计划采购10份年货礼包发放给10户独居老人,每户发放1份。年货礼包有100元/份和150元/份的两种供选择,总预算不能超过1250元。如采购了150元/份的年货礼包,则需要优先在3户孤寡老人中选择发放对象。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式?
44.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培育和形成了全球少有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与小规模经济体相比,超大规模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运行中通常发挥着“锚”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此。另外,超大规模市场的多样性意味着更强的内部稳定性。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可以减少冲击的影响,局部的内部冲击不易在全国形成共振效应;部分行业、部分区域发展面临困境,并不会对宏观经济总体稳定产生巨大冲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25、相比于其他全国卫星导航系统采取单一轨道星座构型,北斗系统____,坚定选择了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并首创短文通报楔文,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遇到突发情况时无需____,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依次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关于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④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全面实现⑤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