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感受与体验
B
前人经验
C
记忆内容
D
信息及其组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定义。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在进行口算,阅读(默读)、构思、心算时,智力活动可以使这些思维过程比实际操作快得多,这体现了智力活动具有( )。
8.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 )。
25.从道德的认知发展来看,随之成长,儿童会越来越维护自己的权益。( )
22.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不爱吃青椒,把自己偷偷吐在地上的青椒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椅子边。该小朋友的行为是 ( ) 。
15.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
下列对操作整合阶段动作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29.学生通过理解的“脊椎动物”概念,理解“无脊椎动物”概念,这属于( )。
26.在自下而上的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
12.小琪在学习了进位加法并进行大量练习之后,演算进位加法已经可以不再默念运算法 则,而只要头脑中出现个别关键词就能进行自动化的操作,这说明小琪进入了心智技能形成的 ( ) 阶段。
19.教师让学生列举筷子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好了很多答案,但是都在餐饮范围内,这表明该生发散性思维( )。
教师借助“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休”字的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有( )。
13.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