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7-40题。
“金风玉露共徘徊,为奉慈母特地来。璧月圆时瞻月相,壶天深处是天台”是首描写中秋的古诗,作者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古诗记录了公元1740年的中秋节,乾隆陪着皇太后先到西苑万善殿礼佛,后游南海瀛台景色。一生写诗4万首的乾隆皇帝,据说关于中秋的古诗就留下100多首。
今月曾照古时人,对着中秋的月亮,人们也难免不怀古追思,想象着古代宫中过中秋节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_______________事实上,皇帝的中秋节和民间百姓的并无不同,也要供月、赏月、吃月饼,合家团圆,只是更加讲究排场。据记载,清宫“中秋节”有着详细的典制,到了乾隆时期中秋节则过得更为细致。每年中秋佳节清帝会在乾清宫设宴,并摆月供祭月。宫中月供,与民间一样。供桌上摆月宫符像,要有一个直径55厘米、10斤重的大月饼。月饼上印有玉兔捣药图案。大月饼周边各带小月饼数盘,摆酒、茶数盅。供桌上还要摆应时鲜花和应时鲜果。《燕京岁时记》也载,中秋节“内廷供月例用九节藕”“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建花瓣形”。九节藕,是指西苑叁海莲花池内所出的九节生在一根上的果藕,象征着“九九”至尊。莲瓣形的西瓜,则是用刀将整个西瓜雕成数瓣,每瓣绽开如一朵大莲花。
乾隆的中秋节大多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同样举行月供活动,也会与民间一样举家合乐。乾隆二十八年,在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院内摆月供时,有供品二十八种,其中有自来红小月饼。月供之后,自来红月饼会赏赐给皇妃和皇子。这一天,还要在避暑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为佳节增添喜庆。
据史书记载,宫中的月饼制作也是极为讲究:由内膳房承做,把传统的苏式、广式、京式月饼合而为一,再加上精工细做,配料适中,创造了宫廷月饼的独特风格。月饼皮上压有云朵、月宫、桂树、玉兔,还上有各种颜色,有彩绘的、也有红心白边、白心红边的。有全红的或全白的。称为“自来红”“白来白”。中秋之夜,除了赏月,民间也有许多游戏,比如燃灯、猜谜、投壶、博饼、放花灯等。人们通宵达旦地娱乐庆祝节日,而在官中,乾隆也是一位特别会玩儿的皇帝。中秋节,乾隆有时会来到自己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圆明园万花阵,他坐在万花阵中心的凉亭里,看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一边寻找迷宫中的小路,一边飞跑传花灯,而先到者便可领到一份赏赐。
如今,_____故宫在中秋之夜不对外开放,_____我们仍然可以在凉爽的秋季日间,走进红墙紫禁城之内,看看昔日皇家宫殿,追忆宫内年节时分的热闹场景。
A
虽然 但是
B
既然 可
C
要是 那么
D
不但 而且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考帮答案】A。虚词辨析题。根据尾段“故宫在中秋之夜不对外开放”“我们仍然可以在凉爽的秋季日间,走进红墙紫禁城之内,看看昔日皇家宫殿,追忆宫内年节时分的热闹场景”可知,前后文为转折关系。A项,“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符合文意,当选。B项,“既然”常搭配“那么”、“就”,与“可”搭配不当,且“既然”后常接前提,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要是...那么”表示假设,排除;D项,“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86.2018年6月,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约为:( )
61.估损师:定损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7.填入文章第三段画横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88.2018年1至5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 )
98.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比2019年增加约( )亿。
55.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而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了大量的方便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昂贵。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问题可能是选择恰当的词句使表达最为准确或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也可能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与题目要求最符合的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 11.科学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育,是_____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1.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由此可见,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29.在人性论上,孔子作为“人性”理论的首倡者,奠定了以后儒家思想中对人性问题叙述和理解的基调,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后来的孟子、荀子将人性问题分别从善、恶两个方面做了极端性的发挥。 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65.超速:交警:处罚
62.赶尽杀绝: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