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认知失调
B
说服
C
良好榜样的树立
D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正确答案 :A
解析
31.【金标尺答案】A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体的经验与观点和他人或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与社会道德标准的平衡,这样个体就形成了新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A符合题意。
B项: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相关试题
当学生学习失败时,引导其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并不一定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
4.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差异的“活人”,这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
21.教师对学生作出教室内罚站的教育惩戒后,必须及时告知监护人。( )
36.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明经常在课堂上吃零食,强强提醒他“老师说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吃东西”,李明总是不听话,强强认为李明不是一个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强处于( )。
6.下面是某实验小学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体现了( )。
9.马老师在教汉语拼音“a”时,她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a”,然后把一个梳小辫的女同学叫到前边,让她侧身对着同学,接着指一指黑板上的“a”,再指一指那位女同学,问:“这个字母像不像她的脑袋?圆圆的脸蛋儿,小撅撅辮,像不像?”学生活跃了,齐声答道:“像。”马老师对这个女同学说:“你过去感冒发烧,医生用一个压舌板压住你的舌头,叫你怎么着?”女同学自然地呼出:“啊—”马老师说:“对,这个字母就念‘啊’,大家随着我念‘啊’。马老师的教学方法是( )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与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相同的( )。
5.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式,这种研究的结果适合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中。( )
7.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表述,说法正确的( )。
10.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7.杜威主张“教育就是生长”,不仅是体格,还有理智和道德的生长等,其中蕴含了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来看,杜威的目的观反映的是( )。
12.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