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事考帮APP

写作题 资料1   “不讲规矩”令很多导游对中国游客头疼不已。说好的集合、出发时间,有人就是不守时,让一车人望眼欲穿;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插队、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令旁人侧目;明明强调不要带水果入境,有人就是要“试试运气”,被拦下之后耽误了整个团队的时间……中国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客源国,但规则意识的欠缺,却让这一庞大群体的海外形象蒙尘。   其实岂止游客,当前,社会上漠视规则的行为屡屡上演:个别地方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半夜突击出台并实施新政而无视法定程序;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问题在不少执法部门中仍然较为突出;行人在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机动车驾驶人随意连续变道、转向不打转向灯;公交地铁乘客无视乘车规则做出不文明行为,且不听劝阻;个别单位“萝卜招聘”、岗位特供,规范的考录规则形同虚设;制度规则的失守更迫使百姓办事习惯了托关系、“走后门”,以致于出现了“无红包办不成事”“无关系办不成事”的说法……这些的背后无不显示着规则意识的淡薄。 资料2   当规则意识缺失时,秩序必然混乱。因为,规则不被遵守,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所以,在判断别人行为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决策的依据和标准,就无法预知将发生什么,也无法决定自己该怎么办,最好的方式就是竭尽全力地自保,或者恃强凌弱,绝不吃亏。   当社会秩序混乱时,人们的行为也将随之变得随意与盲目,对于制度是什么、规则在哪里,通常不会有理性认知和自觉坚持。逐渐,这成为一种集体习惯,人们对外界的判断将失去准心,人们对规则的坚持将变得脆弱。久而久之,规则会失守,潜规则会盛行,风气将恶劣,人们身处其中不能自拔,乃至成为这种风气的助长者。   要想消除这些社会问题,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重塑规则,以制度重申规则的严肃,以执行提升规则的尊严。只有人们养成对规则的敬畏,规则意识才会形成,人们才会懂得按规矩办事,才会发现规矩的好处。否则,规矩乱了,生活和人心也就难以平静了。 资料3   “情、理、法”三者未能融合统一是缺乏规则意识的文化原因。理想的“规则”应该是“情、理、法”三者的融合统一,如果现实中的法律实现不了三者的统一,民众则首先按照“情”行事。“情”可能是特定的人际关系,也可能是自身需要或者生活便利——为抄近路随意乱穿马路、为图省事乱扔垃圾、为满足烟瘾在禁烟区吸烟均是如此。   制度执行不力是缺乏规则意识的现实原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切实有效的执行,再完善的制度规则都形同虚设。   敬畏观念不足是缺乏规则意识的心理原因。在我国,民众保持敬畏的源动力更多来自于理性或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两点,离不开道德教育和人文启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人格平等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等。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遵守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资料4 公交车上司乘矛盾多不多?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八年公交车驾龄的2路车司机潘伯超,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某次在路过青年路小学站时,潘师傅好心想往站点多靠靠,没想到有位老大爷看车子迟迟不停,张口就对着潘师傅一顿大骂。另一件事发生在潘伯超同事身上。那天,喝了点酒的乘客问司机,某某站到不到,也不知是司机回答的声音小了,还是这位乘客酒劲儿太大听不清,问了几次没得到答案后,乘客上去就对着司机一拳头…… “作为公交车司机,遇上这种事儿早就习惯了,虽然委屈,但一定要忍住。”潘师傅说,“全车人的性命都交在我手上呢,我只能逼自己冷静。”潘伯超还告诉记者,几乎每天,我们城市都在上演乘客坐过站的故事。“有些年轻人,一上车就玩手机,即使有电子报站也没什么用。”而坐过站后,相当部分的乘客会要求司机随时停车让他们下去。“如果刚启动,那我们停一下就停一下了,但是如果过站有一段路了,肯定不能停,不要说公司有规定了,如果贸然停下来是很危险的,比如会突然撞到电瓶车、小车。”潘伯超无奈地说,“谁不想方便乘客呢,关键要安全呀,你说是不是?” “我遇到过乘客拍着门要下车的事。”前几日,在2路公交车上,记者遇到了家住茶亭社区的吕翠仙老人,老人说,在经过江滨公园的时候,一名四十多岁的妇女咋咋呼呼跳起来说坐过站了,拍着车门要求下车,可那会车都过了城北大桥了,怎么劝都不听。吕翠仙说:“再遇到这件事,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声谴责她,只要我站起来了,相信其他乘客也会站起来。” 随着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发酵,我们在公交车站、微信朋友圈,随时能听到、看到不少市民对此事的讨论,如何保护公交司机的方向盘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最好给驾驶座安装个隔离门,谁的方向盘谁做主。”网友“小鹿”在朋友圈发表了她的看法:把驾驶员和乘客隔开,给驾驶员一个单独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驾驶员专心开车。 “同一个站点是不是能多播报几次,毕竟车上人多的时候,的确不太能听到。”“公交上要是有安全员就好了。”“以后再遇到跟公交司机吵架的人,得警醒点。” 在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发生后,县汽运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将遇到突发事件时,“劝导、停车、报警”的三个步骤进行了再强调。 “同坐一辆车,安全必须靠大家一同守护。除了公交司机自身严守安全驾驶规范,也呼吁广大市民要增强规则意识,遵守乘车纪律,不要干扰公交司机安全行车。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可向公交公司反映和解决,不要有过激行为。如遇他人在公交车内有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不要袖手旁观,请站出来协助司机制止。”县汽运公司负责人表示。 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以“规则意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围绕给定话题和给定资料,观点鲜明,结构完整;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3)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1000字。

解析

增强规则意识任重道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国人把规则意识抛到了脑后,不守规矩、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中国式过马路”到飞机上危害公共安全的举动,从找关系、走后门到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不仅造成了违法违规的不良后果,还影响了国家整体形象。有的外国人说,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类似的批评声、质疑声应该引起国人的集体反思。   我国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全民守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在此过程中,增强全民的规则意识十分关键、任重道远。如果规则意识强,就会把学法、守法、尊法、护法作为一种习惯;如果规则意识弱,就会导致言行出格甚至违法犯罪。为此,至少可以在抓教育、严执法、强制度等方面多做工作,让群众时刻牢记“规则”二字。   加强教育,增强“不想违规”的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不想违规”真正内化于心,遵守规矩才能外化于行。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借助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用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方式,逐渐破除很多国人“重关系、轻规则”和“重人情、轻法治”的思维定势。群众自我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开展“遵规守纪大家讲”、“文明新风百日谈”等活动,让普通群众“现身说法”,通过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增强教育感染力,也可以避免空洞式、单纯式的说教。   严格执法,营造“不敢违规”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要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就是因为用严厉的、苛刻的、不近人情的执法来处罚随地吐痰等社会陋习,让公民不敢轻易违规。人皆有惰性,通过严格执法来大幅度增加违法者的成本,用深刻的教训为群众提供反面教材。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要坚持“一碗水端平”,防止选择性执法、柔性执法、“钓鱼”执法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各种违规问题,让违规者依法受到制裁,让社会公众做到举一反三、闻者足戒,不敢越雷池一步。   强化约束,提供“不能违规”的制度保障。坏的制度让人有漏洞可钻,好的制度让人三思后行。比如,可以尝试建立违规行为的预防制度,把各种违规苗头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有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罚睡点”,让开车几小时的司机强行休息,就是一种对违规疲劳驾车行为有效的预防。还可以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用“无数的眼睛”紧盯“疑似”违规者,让想违规、敢违规的人及时认清形势、迫于压力,果断收敛收手。   同时,还应该指出,政府自身也要依法行政,带头讲规则、守纪律,给广大群众做好表率。只有政府增强了规则意识,社会才能有序运转,老百姓才会按照规则处事办事。 当前,需要通过抓教育、严执法、强制度,涵养公共文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激发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常思守规之益、常念违规之害,培育守规则的现代公民和现代政府,真正迈向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