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犯罪既遂后恢复原状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B
在犯罪过程当中,客观障碍并不存在,但行为人误以为其存在,构成犯罪中止
C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C D
解析
A项错误,中止的标准是在既遂之前,如甲偷窃后后悔,又将物品送回,该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而按照犯罪既遂定性。B 项错误,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下要以主观定性。考查未遂和中止的区别:能而不欲是犯罪中止,欲而不能是犯罪未遂。本题中主观上欲而不能,因此定性为犯罪未遂。C 项、D 项正确,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本题还可以利用排除法。
相关试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的程序,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判处( )。
甲在乘坐乙的出租车时,将手提包遗忘在车上,包内有现金3万元,乙将该包藏匿。几天后,甲找到乙所在出租车公司,将乙辨认出来,但乙称未见过此包,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甲、乙、丙共谋要“狠狠教训一下”他们共同的仇人丁。到丁家后,甲在门外望风,乙、丙进屋打丁。但当时只有丁的好友田某在家,乙、丙误把体貌特征和丁极为相似的田某当作是丁进行殴打,遭到田某强烈抵抗和辱骂,二人分别举起板凳和花瓶向田某头部猛击,将其当场打死。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从中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切实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必须注意下列哪几个方面( )。
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定为犯罪(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是( )。
在下列各罪中,不需要数额较大就可以构成犯罪的是( )。
甲某精心准备窃取银行客户密码,晚上在家中利用互联网将客户账上的10万元转入自己的账户。其妻发觉后极力劝阻,甲某悔悟,又将10万元转入客户的账户。甲某的行为属于(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渎职犯罪的主体是( )。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