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群众的参与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D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考帮答案】A。政治常识。
A项: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故A错。
B项: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故B对。
C项: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C对。
D项: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故D对。
相关试题
39.270多年前,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里指出人的异化处境:人类脱离自己原有的天性,在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逐渐扭曲变形,原本平等的人类动物界,因为私有制的产生而逐渐充斥着不平等和压迫。因为技术的发展,人得以过上舒适的生活,而人一旦习惯了一种舒适,就再也不觉得它有多舒适了,相反没有它就会觉得难受。于是,人类无止境地追求更好的享受开始了,人也在这种追求中,从自然动物被异化成什么都要拿来比较的文明人。下列选项中,对该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Z世代”是指1995年之后出生的一代人,今年起将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其流行用语是“使用且谨慎的”。专家认为Z世代是头脑清醒的经济实用主义者。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Z世代中许多的父母失去工作、储蓄,或两者兼而有之。Z世代无意冒险。2019年对佐治亚大学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未来雇主特征是能提供有保障的就业。Z世代正在寻找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他们很难看到金融的未来,而且厌恶风险。 这段文字最适合的标题是( )
74.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其形成是( )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55.2003年,甲与丙的年龄之和正好是乙年龄的2倍;2008年,甲的年龄是丙年龄的3倍;2017年,甲的年龄是丙年龄的2.4倍。则2015年,乙的年龄是甲年龄的:( )。A. B. C. D.
47.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每秒,第二列车的车速12.5米每秒,第二列车上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共用了6秒,问第一列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
88.2010年8月商品零售额比餐饮收入高多少亿元?( )
93.2008年平均每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注册学生人数约是教职工人数的:( )。
58.根据给定图形的既有规律,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
99.2012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万亿美元?( )
21. 合义务的择一举动是指虽然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造成了结果,但即使其遵守法律,也不能避免该结果的情形。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合义务的择一举动的是( )。
“假说”在没有事实验证的情况下还不是科学理论。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远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总是______于现有的一些学说,只是试图用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合理性,而不是设法去______它。实际上,许多流行的假说与科学理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逻辑严谨,没有矛盾的要求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8.①它具有了比一般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生活与实践、观念与认识更为超越的性质②所以这一哲学实现了对人类已有的传统哲学的理性超越,具有了不再依附于其他哲学的独立性③作为一种元哲学的信息哲学是从当代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通过批判性的审视升华出来的,所以这一哲学实现了对具体现实界的理性超越④由于信息哲学对传统哲学,也包括当代西方哲学的根本范式采取了一种革命性批判的态度⑤由于在这两个方向上同时实现了批判性的超越,所以信息哲学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哲学所应有的最为自由的学问本质、品格和精神⑥就此而言,在信息时代,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正向其高级发展阶段智能化社会阔步前进的今天,信息哲学必将成为人类未来哲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