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①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②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③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福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④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的。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⑤_______________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枯竭,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⑥俗语说的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枯竭。“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命上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A
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B
这样才能体现陶渊明艺术生活的完整性
C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正是陶渊明人格的体现
D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由他自己的行为所书写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事考帮答案】C。细节理解题。由第3段可知,文段开篇指出“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能有任何移动或增减,随后通过指代词“这种”来引出文段中心,即“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最后通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人格对人物的重要性。根据后文“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可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就了陶渊明本身,是其完整人格的体现,对应C项,当选。A项,文段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例子意在说明陶渊明具有人格,而非“完美的生活”,排除;B项,“陶渊明艺术生活的完整性”对应前文提到的后人误改陶渊明《饮酒诗》诗句的例子,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未体现主题词“人格”,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10.某单位有一块长宽分别为40米和30米的长方形土地,现计划在该土地的四周及其对角线上等距离栽种果树。如果每隔一米栽一棵,则一共可栽( )棵果树。
24.随着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教育资源的供给并未随之增容,如调整中小学布局,扩建、新建学校,调配师资,单纯靠挖掘潜力“加双筷子”的办法,终究难以为继。人口城市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不是简单把农村学生留在农村,事实上也是留不住的;应顺应城市化发展的趋势,随人口流动来配置教育资源。子女教育往往是农村进城人口的第一需求,解决好农民子女进城教育的问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础。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18.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虽然含量较低,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22.①原因就在于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数量越多,其状态也就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放射性的衰变②当越来越多的质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带正电荷的质子之间的斥力就越来越大③人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却不能合成无限多的原子核④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等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这几乎是宇宙中最强的相互作用⑤中子之间也会有一些排斥,强相互作用越来越难以束缚,不足以维持原子核的稳定⑥在人类已经发现或是制造出的3000多种原子核中,只有288种是稳定的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14.提出“读其书且知其人”,体现了陈垣先生对史料全面掌握、审慎考辨的态度。他屡次提出,研究史学的人,不论撰述什么问题,在史料上都要尽量“竭泽而渔”。提几个主题词,上网一查,然后逐条录下,这岂不是一网打尽、“竭泽而渔”了吗?不对,陈先生所说的“泽”,乃是治史者所必需的史料或史源,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水泽或海洋呈现在我们面前,初看时简直无从下手。所以,查看目录学著作中的史部目录,或者上网搜索也许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却妨害了治学者走上看似迂曲而实际最有效的正途。 对这段文字关于治史的说法,理解不恰当的是( )。
1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89.2008年1~9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约为( )。
88.2007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 )。
三、逻辑判断。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51.已知:(1)如果甲和乙是肇事者,丙就不是肇事者;(2)如果丁是肇事者,那么乙就是肇事者;(3)甲和丙都是肇事者由此推出( )
33.短文所介绍的主要内容是( )。
3.玩具厂原来每日生产玩具560件,用A、B两种型号的纸箱装箱,正好装满24只A型纸箱和25只B型纸箱。扩大生产规模后该玩具的日产量翻了一番,仍然用A、B两种型号的纸箱装箱,则每日需要纸箱的总数至少是( )。
43.根据给定图形的既有规律,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