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成功弹窗点击
失败弹窗点击
警告弹窗点击
提示弹窗点击
A
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没有必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
B
“课程”一词是由英语派生而来的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朝孔颖达
C
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
D
编写教科书时要考虑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
E
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正确答案 :A B E
相关试题
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争论时,教师应该扮演裁判者的角色,采用即时评价。( )
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6.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包括( )
“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37.“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 )的表现。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教师的身体可以退出教育过程,精神却永远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未来生活,他是无法完全从学生那里隐退出去的。学生是教师内在素质的体现者,教师借学生之身巧妙地扩展着自己,在这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反映着教师的影子,学生的生命就是教师的生命,学生的成败深切地牵动着教师的心灵。”这段话反映出教师劳动的特征有( )
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质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9.教育者应重视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
42.教师张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根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2.如果你是赵老师,你会怎样做? ( )
17.表象是人脑对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重新加工组合新形象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