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高电荷离子的物理构造
B
测量电子跃迁的最新技术
C
高精度原子钟的意义和价值
D
光谱法在原子钟研发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B 【解析】后文推断题。
后文围绕前文的核心话题展开。文段首先引出“原子钟”的话题,介绍原子钟的原理;接着引出“高电荷离子”这一话题,并由结论词“因此”总结前文,说明高电荷离子对原子钟的意义;之后由转折词“然而”引导问题,说明高电荷离子和常用的光谱法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困难。因此,后文应继续围绕“电子跃迁”展开,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说明什么适合于识别原子钟的电子跃迁,对应选项,B项当选。
A项、C项、D项均偏离主体,未提及“电子跃迁”,与尾句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为“大象身上的蚂蚁”称重,追求更高精度原子钟》
相关试题
21.随着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医疗市场也对非侵入式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_____——准确、及时且按需实现患者监测。因此,如果一项技术能够以非侵入的方式反复测量个体的健康状态,且成本不高,那么它将有助于预防和预测疾病,提高诊疗决策的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求 精准性 B.门槛 前瞻性 C.期望 创新性 D.标准 主动性
24.学术研究是一项严谨缜密的科学工作,_____是其研究的前提基础。学术不求真便会没有标准,当真正的学术研究被_____、舆论炒作成为风气之时,便意味着学术低谷的到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事求是 放弃 B.有的放矢 遗忘 C.去伪存真 冷落 D.推陈出新 忽视
37.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精神内涵,民间艺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手工技艺,离开村庄谋生。对于大多数普通艺人,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只是一个概念,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和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仍然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的矛盾始终贯穿于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过程之中。对于民间艺人,作为“理性人”去追求收入最大化无可厚非,而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真正让民间艺人扎得住根、沉得下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激发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B.经济效益影响民间艺术的传承 C.提高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 D.民间艺术传承的断代危机
97.2019年,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收入同比增速比同年信息服务收入同比增速( )。
63.2020年老张的年龄是小王年龄的4倍,2021年老李的年龄是小王年龄的3倍,已知老张比老李大12岁,问哪一年三人的年龄之和第一次超过140岁?( )
46.田山歌,是以表现稻作生产和水乡生活风情为内容的山歌形式,曾广泛流传于长江三角洲部分水稻耕作地区。田山歌与其说是歌,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记录了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有着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太湖流域开始有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整个江南就已经产生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作为我国典型的稻作农业区,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因此,这种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们创作、传承田山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田山歌特有的艺术价值 B.田山歌特殊的环境条件 C.田山歌独特的创作手法 D.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96.2020年,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同比约增长了( )。
69.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87. 1901年在伊朗苏萨城废墟中出土的罐子上发现了一种古老语言,被称为埃兰语,考古学家最近破译了它。考证 发现:埃兰语与美索不达米亚原始楔形文字一样久远,但不是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而是在古波斯一带使用。 与表音并表意的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不同,埃兰语是表音语言。考古学家由此推测:埃兰语是古波斯一带人们独立使用的语言。上述推测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下列哪项观点?
25.世界上的一万多种鸟,其实各有各的美丽,从各种华丽的羽毛,到鸟喙的形状,到鸣唱的声音,不能不让我们_____生物多样性的神奇。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通过观察当地鸟类发现,虽然这些鸟类很明显长得很相似,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它们的鸟喙形状却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叹 大相径庭 B.惊奇 毫无二致 C.探索 云泥之别 D.追寻 异曲同工
7.关于诗词中反映的生物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4.当前,“云观展”成为一种热潮。虽然线上展览已普遍拥有极度高清的分辨率,但仍有不少观众希望欣赏实物。这不仅是为了欣赏展品的结构和色彩,更是为了感受每个纹路中所体现的技法与质感,而这些仅仅通过图像是很难传递给观众的。除展品本身外,展览中的墙壁、地毯的质地、颜色,展厅中的光线甚至气味,展品之间实际的大小与尺寸比例,都是构建观众对展览认知的重要框架,是线上彼此割裂的单幅展品或虚拟观展体验所无法实现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线下展览仍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B.观众对观展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C.“云观展”与线下观展的比较分析 D.构建观众对展览的认知框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