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基本内容是:(1)罪刑法定化。罪刑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擅断。(2)罪刑明确化。罪刑明确化即对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并用文字来表述清楚等。
故本题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犯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的人实施了侵犯刑法分则中所保护的权益的行为。犯罪的特征包括( )。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14以上不满18周岁。
甲某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检查人员乙正要登车检查时,甲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车门不放。甲某为了摆脱乙,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乙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某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路人罗某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入河中游向对岸,罗某见状离开。小偷后因不熟悉水性而溺亡。罗某的行为构成过失犯罪。( )
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相同点都是明知危害结果的发生。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能够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从马路中间的一块塑料布上驶过,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农民的稻谷,结果压死了塑料布下睡着的一个精神病人,对该精神病人的死亡,司机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属于(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为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
瓜农甲为防止西瓜被偷,在瓜田四周私拉电网。某晚,乙去偷西瓜,触电身亡。甲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过于自信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