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5
B
3
C
2
D
4
正确答案 :B
解析
7.B 【解析】工程问题。
解题重点:1.利用赋值法进行解题;2.利用最值原理解题。
解题过程:设每个大型垃圾处理点的效率为3,每个小型垃圾处理点的效率为2,则每天的生活垃圾处理总量=6×3+5×2=28。根据题意,每天的生活垃圾处理总量减少10%,每个垃圾处理点的效率提升20%,即每天的生活垃圾处理总量=28×(1-10%)=25.2,大型垃圾处理点的效率=3×(1+20%)=3.6,小型垃圾处理点的效率=2×(1+20%)=2.4;问题所求要尽量多的撤减垃圾处理点,则要尽量保留垃圾处理效率更高的处理点,即尽量保留6个大型垃圾处理点,每天可处理的垃圾总量=3.6×6=21.6,则还需要的小型垃圾处理点=(25.2-21.6)÷2.4=1.5,即至少保留2个小型垃圾处理点,可撤减3个小型垃圾处理点。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26.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以法律规定。
11.某旅游团有100人到景区游玩,去A景点的有42人,去B景点的有46人,去C景点的有40人,只去两个景点的人数是三个景点都去人数的1.5倍,则三个景点都去的人数最少要买多少张门票?( )
53.有一位百岁老人出生于二十世纪,2015年他的年龄各数字之和正好是他在2012年的年龄的各数字之和的三分之一,问该老人出生的年份各数字之和是多少(出生当年算作0岁)?( )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的综合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20 分钟,作答 100 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3”,以××大学学生会的名义,以“不当低头族,回到现实中”为题写一篇倡议书。(30分)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切合主题,逻辑清晰;(3)语言生动,有感召力;(4)不超过600字。第二题:“给定资料1”中提到:“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人与人、人与机构、市民和市政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在这所有关系之中,人总是位于中心地位。”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见解深刻;(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29.研究显示,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捣碎植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测,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
54. 有一片矩形的地,周长为72米,其长和宽均为质数,且这块地按照一排稻田一排水渠交错排列形成了2排水渠,3排稻田。每排水渠和稻田的长度一致,宽度均匀且均为整数,已知水渠的宽度为最小质数,则整片矩形地的最大面积为( )平方米。
17.蜡烛:电灯( )
19.干旱:沙漠( )
1.某个400米长的环形操场上,甲乙丙三名运动员正进行跑步训练,甲乙丙的步幅之比为3:5:4,甲跑6步的时间,乙可以跑4步,丙比甲乙两人的平均值多1/5,且丙比甲快了3米/秒。则:三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丙追上甲的时间比追上乙的时间约少多少时间?( )
16.柳叶刀:开山斧( )
35.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围绕5大领域、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中,3大环节不包括( )。
40.凝华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